让城市赋能建设服务型乡村

2018-09-27 07:18:1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学人 观点

  □蔡尚伟马成益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省委省政府积极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新时代“三农”全面发展新局面的意见》,明确“四个优先”,既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这是四川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全省乡村振兴大会围绕“五个振兴”的要求,又明确提到要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这不仅是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也是乡村居民的美好愿景。但是,应该看到,在实现这一目标和愿景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人口外流,一产脆弱,人才短缺等。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困难?我们认为,通过“让城市赋能,让乡村有魂,乡村以服务求发展,以融合达振兴”的途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困难。

  让城市赋能,让乡村有魂。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的模式,让乡村的发展处于劣势地位。乡村人口减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成为乡村最基本的人口构成,不少乡村呈现出“空心化”“荒芜化”现象。可以说,人口流失让乡村处在“失魂”状态,也导致乡村在发展中失去最核心的条件和动力。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只有让城市赋能,让城市反哺乡村,乡村之魂方可回归。具体来看,城市赋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资本向乡村赋能。乡村没落的背后,依然潜藏着独特的价值。乡村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包括农林作物方面的资源和自然本底所形成的景观,对城镇居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通过“城市资本+乡村经营”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城市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可以解决乡村发展资金缺乏的难题,提高乡村劳动力的积极性。最终,能够让整个乡村发展壮大。从旅游资源来看,乡村风景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美好的印象,山水田园令大多数城镇居民心向往之。乡村旅游在未来依然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风口,也是旅游投资的重要领域。充分运用四川乡村振兴各项政策,优先对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潜力大的重点乡村进行基础设施的摸排,尽最大可能完善这些地区的基础设施,通过“城市资本+乡村资源”的形式,就能让乡村资源爆发出更大的能量,为乡村居民创造更多的收入。

  城市人才联姻乡村。首先就要让城市中的党组织人才发挥对乡村的影响。“城乡结对”行动就是一种好思路,四川已经在这方面有了积极的尝试,如宜宾、南充、邛崃等地。应当继续扩大、深化这种结对、联姻模式,让城市党组织人才能够带着自身所拥有的知识优势、眼界优势、思维优势为乡村党组织提供智慧和能量。其次,乡村振兴对技术人才、服务人才、文艺人才等同样需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可以大力开展乡企、乡校联姻,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企业在乡村获得收益,能够让高校在乡村开辟新的天地,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乡村振兴人才匮乏的局面。当然,这对乡村而言还只是一种“输血”,乡村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主动,抢抓机遇,利用城市人才的优势,积极培养、壮大乡村自身的人才队伍,最终实现“造血”功能,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匮乏问题。

  以服务求发展,以融合达振兴。服务型乡村,就是要以清新空气、优质食材、特色美食、乡村美景、别样文化,服务于长居城市的人们对返璞归真、记住乡愁、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服务于本地居民追求富裕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这是我们对服务型乡村内涵的理解,也是建设服务型乡村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更是判断服务型乡村的一个重要标准。走出四川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首先要认真发掘四川所拥有的优势。四川是农业大省,并在逐步向农业强省迈进,农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旅游业大省,乡村旅游依然是未来的重要发展领域。不论是对城市居民,还是对本地居民而言,乡村已经远远不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这样单一的定位。相反,弱化这一刻板印象,让乡村的服务属性得到充分展示,对乡村发展来说或可成为一个新的突破点。优化原有的农业布局,改善乡村环境,挖掘、传播乡土文化,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让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功能更好地彰显,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通过农业、文旅融合,城市乡村融合,乡村方能实现振兴。让城市赋能,建设服务型乡村,是规避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存在的风险,减少乡村污染,改善乡村生态,增加乡村“人气”,扩大乡村发展面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对中央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是四川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努力方向。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