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香四溢沁彝家——记四川省第二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者沈福银

2018-10-23 14:03:35来源:四川科技报编辑:田珊廖梅

  说起苦荞,人们不由想到具有“中国苦荞之都”美誉的凉山州。而在凉山州,凉山州福银苦荞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的苦荞系列产品,因其独特的功效和优良的品质独树一帜,成为我省苦荞开发领域的一颗耀眼新星。也正因如此,在2018年四川省第二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上,公司董事长沈福银获得了“脱贫攻坚特别奖”。

  近日,记者一行走进凉山州福银苦荞食品有限公司,探寻企业成功背后的秘诀。

  一进厂区,便听见机器运转的声音,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厂区门口接电话:“喂,你要什么苦荞产品,要多少?200袋黑苦荞茶,好的,明天就发货。”

  经询问,接电话的男子便是凉山州福银苦荞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福银。得知我们的来意后,沈福银带着我们参观了公司各个车间,并介绍了公司生产的各种产品。

  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产于高海拔的高寒阴湿地区,属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植物,内含人体必须的18种氨基酸,芦丁、硒、猛等元素是大米、小麦、玉米等作物中不具有的,具有清热解毒、解暑凉血、滋补肝肾、醒神明目等功效。苦荞又分为春荞和秋荞……说起苦荞,沈福银滔滔不绝。

  选定目标 砥砺前行

  据介绍,凉山州福银苦荞食品有限公司名称来源于沈福银的名字,于2014年4月在越西县丁山乡丁埝村注册成立。公司在原来的丁埝村苦荞食品生产合作基地基础上组建而成,主要开展苦荞种植及苦荞精加工、代加工和产品销售等。

  为什么会选择苦荞加工作为公司的发展方向?

  沈福银表示,这与国家的政策分不开。“苦荞加工属于农业产业化项目,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产品也顺应了国家提出的发展绿色食品的方向。天然绿色食品的开发,符合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苦荞绿色方便食品生产线工程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的鼓励类项目及当地政府提出食品工业规划的要求,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让农民脱贫致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向已定,接下来的就是行动。”沈福银说,创业之路真的很艰辛。在公司成立之前,当地农民大多以土豆、玉米等传统作物生产为主,经济效益差。而苦荞种植相当零散,不成规模,品种也是时代延续下的老品种,产量不高。苦荞的生产加工更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小,加工设施陈旧,技术工艺落后,质量参差不齐,加之粗放经营,粗放管理,产品鱼目混珠,市场恶性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凉山”苦荞品牌的形象和声誉。

  要想生产出好的苦荞产品,树立“大凉山”苦荞品牌形象,沈福银认识到必须要引进好的设备。为此,他一咬牙,投资1200万元引进设备,建成了国内先进的苦荞食品加工生产线。目前,公司拥有苦荞剥壳、苦荞茶制粒、烘干、炒香、包装等设备,年产苦荞营养粉、苦荞面、苦荞米等食品2万吨。

  “这一决定,几乎让公司陷入了瘫痪状态。”沈福银说,资金的短缺让他焦头烂额,工人工资的发放、生产原料的采购等都无法进行。于是,他到处向朋友借钱,向银行贷款,给工人写保证书……施出了浑身解数。让人欣慰的是,公司生产出的产品备受市场亲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销售额逐渐上升,资金问题才得以缓解。

  回想当时,沈福银仍心有余悸,“如果当时生产出来的产品得不到认可,那后果真不敢想象……”

  树立品牌 走向全国

  沈福银认为,产品质量是公司发展的第一要素。硬件设施解决后,他又着手抓原材料的质量。

  在沈福银看来,一个公司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四川省农科院和越西县科协的大力支持。

  在省农科院和越西县科协的帮助下,2017年,公司引进适应性强、耐寒、耐贫瘠和产量高的“川荞1号”“川荞2号”等品种进行种植。种植过程中,省农科院和县科协采取会议讲授和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为种植户培训苦荞种植、管理新技术。可喜的是,新品种试种获得成功,原材料得到质的提升。自此,四川省最大的苦荞主食生产加工产业基地在凉山州建成。

  原材料品质提升后,沈福银又把重点放在科技创新和专利的研发上。“公司要长远发展,还需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专利、自己的品牌。”沈福银说。

  在越西县科协的支持下,沈福银带领公司员工加班加点、刻苦钻研,于2016年取得苦荞麦膨化装置、苦荞麦脱克装置、苦荞麦浸泡装置、苦荞酒酿造池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苦荞炒制设备1项发明专利。还成功注册了“老粮山福银”商标,研发出芦丁香茶、苦荞茶、苦荞营养粉、苦荞面、苦荞米等系列产品。

  为了扩大产品知名度,沈福银带着产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展销。同时,公司成立了网络销售中心,在天猫、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开办了“老粮山福银旗航店”;并在成都建立了办事处,产品通过成都中转站销往全国,打通了线上、线下销售渠道,2017年销售额达到1700余万元。

  引领带动 致富一方

  在沈福银心里还有一个理念,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农户。“公司要继续扩大规模,就需要更多的农户种植优质苦荞;而只有让农户尝到种植苦荞的甜头,才会有稳定的优质苦荞来源。”沈福银说。

  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区贫困程度较深、扶贫工作任务艰巨。苦荞是凉山州高寒山区传统种植的作物品种,也是彝区广大群众生产生活资料之一。为助力脱贫攻坚,公司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精准扶贫,不断扩展彝区群众增收渠道。

  为此,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有效调动农户积极性,扩大苦荞种植规模。同时将试种成功的苦荞品种“川荞1号”“川荞2号”推广至美姑县、昭觉县、甘洛县、布拖县、盐源县等地,辐射带动4000余户农户种植苦荞。

  2016年,公司与省农科院签署科技扶贫协议,主推苦荞高产稳产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苦荞全株综合利用的多元化食品加工技术研究、苦荞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省农科院专家、博士多次到越西县贫困村(丁山乡邓家坝村、东山村)对贫困户开展黑苦荞、花椒、核桃、生姜等经济作物高产种植技术专项培训。越西县科协印制了苦荞种植技术资料免费发放给种植户,为贫困户赠送化肥、农药、生产设备等。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销售服务等培训,发放苦荞种子、种苗,将种植户的“小市场”与企业经营的“大市场”有机结合,从而实现苦荞的“稳产”和彝区群众“增收”的双赢,极大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通过示范带动,彝区群众种植积极性得以提高,大面积种植高产高山苦荞、黑苦荞等品种,苦荞单产收入达到3000元,参与种植的农户年平均收入增加35%以上。

  同时,公司与农户签订农产品回收协议,采用保底价回收农户种植的苦荞,消除农户的后顾之忧,在当地形成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沈福银说,“如今,公司年收购苦荞上万吨,每年助彝区群众实现直接经济收益达1000万元以上,带动4000余户彝区群众脱贫致富。”

  苦尽甘来,荞香四溢。目前,种植苦荞已成为彝区群众脱贫增收的又一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安全、健康、营养、卫生的高品质苦荞食品极其制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苦荞产业发前景极其广阔。公司将加大投入力度,研发新产品,力争将福银苦荞打造成为全省知名的健康食品品牌。”沈福银对未来充满信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