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通威的成长密码:发展是硬道理

2018-11-19 06:21:0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陈乐

一线播报

□本报记者王眉灵

11月18日,通威太阳能三期项目投产暨1GW超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在成都市双流区投产。这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整体规模达到了3.2GW,为成都基地项目一、二期的总和。

预计2019年1月,通威太阳能合肥二期高效晶硅电池项目也将建成投产。届时,通威太阳能公司实际产能将超过12GW,成为全球最大的晶硅电池生产企业。

从四川一家小作坊起步,如今通威集团已成为以农业、新能源为双主业,并在化工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回首36年创业历程,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元说:“发展始终都是硬道理。”

1982年,中国改革开放大幕初启,新的市场活力在神州大地涌动。拿着卖猪换来的500元,刘汉元开始自主创业。那时,物质匮乏,四川平均一人一年只有半斤鱼。刘汉元进行技术革新,1984年,经过两年的试验,他发明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通过验收,一举打破四川水产养殖最高单产纪录,并被迅速推广。此后,通威不断跳起摸高,一次次刷新最高产量,逐步成长为中国水产行业的龙头。目前,中国人每吃4条鱼,就有3条和通威有关。

2006年,通威大举进军光伏产业。对于这次“跨界”,刘汉元表示,从发展趋势来看,清洁可持续能源必将替代化石能源,看好光伏发电的发展前景。

但通威刚刚涉足,中国的光伏产业就因欧美国家技术封锁影响,遭遇了数年“寒流”。低谷期,刘汉元没有动摇,着力创新,独创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渔光一体”模式,相继成立的永祥股份、通威太阳能等新能源企业,也着力于制造的核心技术不断创新,不断扩大在光伏领域的市场份额。在成都投产三期项目的通威太阳能公司,成立仅5年,电池片产能规模、出货量、盈利能力等多项指标全行业第一。记者在通威太阳能成都基地三期项目看到,超过8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几乎看不到工人,整个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极高。通威太阳能董事长谢毅介绍,二期项目生产线就已全面升级为全自动无人生产制造,率先在全球光伏行业实现了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三期项目不仅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而且生产设备几乎都是“中国造”。

近期,通威太阳能联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三峡资本成立了西南光伏研究院,聚焦光伏行业的生产技术和核心工艺,加速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刘汉元表示,将持续发展光伏产业,推动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2020年20%、2030年30%、2050年超过50%的目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