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四十年 四川再出发|40年激情岁月 点赞披荆斩棘的开拓者

2018-12-18 08:03:21来源:四川日报编辑:覃贻花

改革开放40年,川人从不缺乏拓荒者。在这个特殊的节点,我们选取了5名四川改革开放历程中创造了“第一”的标志性人物。这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既有基层干部,也有普通创业者……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40年波澜壮阔,他们是跑在前列的勇士;40年披荆斩棘,他们是各行各业的闯将。点赞他们,就是要鼓舞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一波时代大潮中奋勇前行、再为人先。

免职、离婚、回家种地,我都认。但人民公社的牌子一定要换!   ——钟太银

“摘牌”第一人

人物名片

钟太银

原广汉县向阳公社管委会主任

【事迹】1980年,钟太银和同事摘下“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牌子,并挂上写有“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字样的牌子,打破了“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回眸】

在当年只有10岁的钟敏记忆里,1980年的春夏,家里一直不平静。足足有两个月,她的父亲、时任广汉县向阳公社管委会主任的钟太银(已于2011年去世)没有回过家。一天下午,好不容易回家的父亲,脸上却没有笑容——他严肃地向母亲提出了离婚。直到后来钟敏才知道,不久后,父亲做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原来,在那两个月的时间里,钟太银一直在围着一块牌子转。那一年,钟太银和同事摘下“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牌子,并挂上写有“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字样的牌子。如今,钟太银摘下的牌子竖在向阳镇政府三楼的展示橱窗里。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没人知道“换牌”的结果是什么。所以,才会有钟太银提出离婚,并且“(离婚后)四个娃儿一个都不要”,避免波及家人。钟敏回忆,父亲当时曾表示,“免职、离婚、回家种地,我都认。但人民公社的牌子一定要换!”“换牌”也是现实的倒逼。此前,为了吃饱饭,在农业领域,向阳公社陆续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工业方面,贯穿始终的“包”字让长期亏损的公社企业重新焕发活力。实际上,人民公社已经没有经济管理职能,其存在的基础已经消解。但这些改革,在当时看来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换牌”最终得到肯定。经过反复调研和讨论后,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省、直辖市、市、县、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从此,人民公社制度成为历史。摘牌换牌后不久,钟太银当选副乡长,不久后又当选乡长。向阳完成撤乡建镇后,钟太银又当选第一任镇长。在任期间,钟太银先后主持了向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乡镇企业改革等。如今,向阳从当年“住的草房笆笆门,走的泥路弯又长”的穷困之乡,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镇。至去年底,向阳镇已经拥有食品制造、电气设备、高端造纸三大支柱产业,拥有经营性企业328家。去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065元。

成绩不只是对我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整个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肯定。在保护大熊猫的事业上,我从没退休。   ——赖炳辉

“熊猫特首”第一人

人物名片

赖炳辉

卧龙特别行政区首任主任、党委书记

【事迹】1982年,赖炳辉受命前往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与组建中国第一个特别行政区——卧龙特别行政区,并出任首任“熊猫特首”,先后带领干部群众迎战箭竹开花以“抢救大熊猫”、取缔放牧狩猎和乱砍滥伐、组建首个大熊猫科研机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等,开启了野生大熊猫乃至珍稀物种保护新范式。

【回眸】“风烛之年,能被外界再次关注,感激之至。”12月12日,再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已定居北京的赖炳辉感慨连连。1982年,赖炳辉参与组建卧龙特别行政区,并出任首任“熊猫特首”。在1990年调离之前,他带领干部群众展开多项野生大熊猫乃至珍稀物种保护工作。日后来看,这些工作称得上开创性、奠基性。例如,长达三年的“抢救大熊猫”行动,为卧龙保存了大熊猫科研、繁衍的种群;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组建,则开启了人类破解大熊猫基因密码的征程,为圈养乃至野化放归大熊猫提供可能;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则为大熊猫种群永续生存规划了蓝图。经过35年的实践,卧龙特区已再无狩猎、乱砍滥伐等破坏生态资源现象。同时,特区的关键生态指标均明显增长:野生大熊猫从75只增加到149只,保护区的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增加10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同时,原住民在全部搬离核心区的基础上,实现生产生活方式人均收入增加123倍,且主要由生态旅游和特色林果业构成。昔日那个“口粮不能自给,到处是低矮木屋”的卧龙,早已成为历史。“成绩不只是对我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整个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肯定。”82岁的赖炳辉说,能够参与中国第一个特区组建、并出任首任“熊猫特首”,是他一生的荣誉。现在,赖炳辉只剩下两个愿望: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再次探访卧龙特区,感知当地新变化;抽空整理卧龙特区成立与发展的资料,以及自己的思考总结。他说,这些能够为正在试点建设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提供借鉴,“做得好的坏的,我都整理出来,为后来人提供参考。在保护大熊猫的事业上,我从没退休。”

市场竞争也是必然的。只有多想、多闯、多实践,发展才有机遇,事业才会成功,人生才有价值。   ——徐纪元

农家乐第一人

人物名片

徐纪元

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农科村徐家大院创始人

【事迹】1986年,种植花卉苗木的徐纪元带头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兴起。目前,经过5次转型的徐家大院,已经成为当地农村旅游的品牌企业,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一面旗帜。

【回眸】

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农科村,川派盆景博览园和花卉苗木景观中掩映下,一座小青瓦三合院时而宁静、时而喧嚣。但不论风雨,每天清晨,69岁的徐纪元都会在院里转悠。三合院是徐家大院的一部分,始建于1985年。第二年,这个院子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农家乐,更成为日后中国乡村旅游的一面旗帜。如今,回首这一切,徐纪元评价是:首先源于自己“不甘寂寞”的性格。徐纪元的履历中,的确写满了“不甘寂寞”:1980年,分到责任田,他种起了花卉苗木。1983年,他成为全县(郫都区为原郫县)第一批“万元户”。徐纪元发现,前来采购苗木的客商异常喜欢住在三合院里,由此,徐纪元再次开启了创业之路——中国第一家农家乐诞生了。“幸运也伴随着我这个弄潮儿。”徐纪元说,作为一种新兴的市场主体和发展形式,农家乐在工商注册登记、食品安全管理、公司化运营、用地政策等方面突破了诸多政策壁垒。而在他的创业过程中,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一路绿灯”。“幸运”的徐纪元没有满足。2000年前后,徐家大院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村旅游的品牌企业。但在周边农家乐纷纷崛起的情况下,徐纪元有了新打算,并多次到成都三圣乡等地参观考察。随后,徐纪元力主将徐家大院转向园林式乡村酒店。此后,每逢行业转型升级,徐纪元总能在第一时间捕捉行业发展的最前沿。徐纪元说,每一次转型都会伴随争议。他在自己所著的《我和我的徐家大院》一书写到:市场竞争也是必然的。只有多想、多闯、多实践,发展才有机遇,事业才会成功,人生才有价值。当下,借着乡村振兴战略启动实施的契机,徐纪元专门成立了文旅公司,负责经营农家乐、打造高端民宿和川派盆景博览园。“我就是不服老、不满足,不想平淡过一辈子。”徐纪元说。

12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