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要“经世济民”不能当空头经济学家——专访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

2018-12-24 06:44:4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http://cbgccdn.thecover.cn/video1545581455925738266.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四川在线记者 梁现瑞 陈露耘 王付永 罗之飏/文 肖雨杨/图

12月22日,第四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18)颁奖典礼暨《刘诗白选集》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刘诗白选集》13卷、17册,近500万字,收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刘诗白教授70多年来的著述、论文及手稿。

12月22日,93岁的刘诗白教授在北京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四川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汇集刘诗白一生主要著作的《刘诗白选集》共13卷。

核心观点》》》

●不能当空头经济学家,做学问要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任何改革创新都要有突破。没有突破,那还叫改革吗?

●坚持借鉴前人和国外经济学成果,但不盲目照搬;坚持党和政府制定的重大原则,但不生搬硬造

●为啥衣服一夜之间有了不同花色?鞋子有了更多尺码?脸盆有了新图案?这就是改革的力量

记者:纵观您的学术研究历程,四个阶段比较清晰,第一阶段是在1958年提出集体生产要以小队为基础;第二阶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多元性、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公有制具体形式的多层次性的“三性”观点;第三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产权新理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第四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提出在新的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劳动价值论的新观点。

四个阶段,共同特征都是国民经济遭遇困难、改革遇到阻力的时候。所以,有人把您称为改革型的经济学家,您怎么看?

刘诗白:你总结得很好。我的学术研究和成果,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都是针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问题而提出的,这就是问题导向,也可以说是另一种“生于忧患”。

以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为例,当时受到极左思维影响,我国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搞大公社、大食堂、“一大二公”,受此影响,群众的自主权利被很大程度剥夺,农民种田,连种什么都不能自己决定,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国民经济陷入极度困难。

在改革开放的推进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各种观点争执不休,社会各界难以达成共识,改革的合力难以形成,困境难以突破,全社会都很焦灼,很迷茫、很困惑。

记者:在困难时刻挺身而出,提出解决方案,肯定会顶着很大的风险和压力,是什么力量支撑您这样做?

刘诗白:思维的惯性、利益的藩篱、权力的制约,三股势力,都可能成为改革的阻力。面对这些压力,澄清认识的迷雾,让国家的航船回到正确的轨道,恰好是经济学家的使命。

古人讲要“经世济民”,意思是使社会繁荣,百姓安乐,这是古代贤士的立世准则和读书人的最高理想,提倡将个人的知识、能力奉献社会,将个人的成才抱负融入为广大人民造福之中。

作为一名社会主义经济学家,自从进入这个领域,几十年来,我一直牢记先贤教导,不当空头经济学家,强调学问的实践价值,把治学和治国有机联系起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经济学家不是神,其最大的价值就是比别人看得远一些,发现得早一些,发现别人一时看不到的东西,为国家为社会当好参谋。

记者:这些新理论、新思路的实际效果如何?

刘诗白: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比如,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实现了企业权责利的统一,企业的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为啥衣服一夜之间有了不同花色?鞋厂的鞋子有了更多尺码?脸盆厂的脸盆有了新图案?这就是改革的力量。

【相关阅读】

揭秘:经济学专著《刘诗白选集》为啥收录哲学笔记?

12345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