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壳 2018年终关注

2018-12-25 06:47:56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腾盾科技

  专业“老兵”转型商用设计后如何适应?

  他们选择吃大“螃蟹”

  □本报记者 朱雪黎

  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在成都注册成立。在大型高端无人机领域做总体单位的民营企业,目前全国仅此一家。

  腾盾科技最初十余人的创始团队中,成员几乎都是从事飞机设计、制造多年的专业“老兵”。转型商用设计,“老兵”们也曾经历过一段艰难的适应期。

  首先是成本问题。腾盾科技的总工程师戴亚隆告诉记者:“以往大型高端无人机多为军用,对成本敏感度相对较低,总体单位多是体制内的军工企业,民企多参与的是外围配套。”要推动商用,成本必须降。如何降?只有从设计源头上来降。“只有做设计的总体单位,才能实现源头上降成本。于是我们吃了只大‘螃蟹’。”

  不做配套做总体,就是戴亚隆所说的“吃螃蟹”。飞机系统很复杂,设计只是第一步,后面涉及的生产供应链很长。“腾盾科技第一笔投资是3亿元,置办了办公地点、总装车间,保证了工资,就所剩无几了。”腾盾科技副总经理宋艳平说,尽管后面陆续有投资进入,但要如何用最少的钱撬动更大力量,成为摆在腾盾科技发展路上的又一新难题。

  能否借用民机的生产理念来架构商用无人机的生产供应链?像空客、波音一样,自己做飞机的设计、总装和试飞,其他全部外包,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协作?按这个思路,腾盾科技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合伙人”机制。“向参与配套的企业讲清楚市场研判和预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换句话说,就是腾盾科技和所有参与配套的企业在商业模式上设计了利益“捆绑”。配套企业自己负担相关产品的研发费用,在后期批量生产中,用获得的利润将成本分摊回去。

  令腾盾科技颇感意外的是,这个机制,得到了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热情响应。“其实我们更看重通过类似合作,参与航空制造,为企业转型升级找到一个新方向。”一位参与腾盾科技产品配套的民企负责人这样表示。

  尽管有过从不适应到几乎山穷水尽的时候,由于一路不断创新,两年时间腾盾科技迅速成长。团队已由最初十余人发展为300余人,目前企业估值高达12亿元。不仅如此,它用传统一型高端无人机研制生产1/2的人力,1/5的时间和成本,完成了四型高端无人机的研制批产,价格仅为传统高端无人机的六成左右。

  最近,腾盾科技在多个场合展示了最新的在研机型——65吨级TD无人机。“这是目前已知全球最大的无人机,可吊起两辆消防车。”宋艳平说。该机型颠覆传统无人机认知,全模块化设计,可轻松变换货运吊舱,甚至变身“水上飞机”,可广泛应用于干线货运、物资空投、科学实验等多个场景。“按计划将于2021年实现首飞。”宋艳平希望,未来“四川造”无人机能在商用领域开创更大场面,改写更多“不可能”。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