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站记者蹲点调查|市场低迷,石棉黄果柑如何突围?

2019-03-25 06:34:15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陈乐

3月的石棉,漫山遍野的黄果柑悄然成熟。

3月23日,记者来到石棉县宰羊乡,这里是该县发展黄果柑产业较早的乡镇之一。该乡坪阳村三组村民曾翠蓉一家正忙着采摘黄果柑。不远处,是坪阳黄果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分拣场地,选果、称重、装箱、封箱……几辆东北过来的大卡车正在装货。

石棉黄果柑由橘橙天然杂交而成,迄今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石棉黄果柑种植面积达4.5万亩,年产值达2.58亿元,每年给种植户带来户均9000元左右的直接收益。相关负责人介绍,最近几年,由于全国柑橘市场低迷,黄果柑价格受到了影响,“前年批发均价2元一斤,去年1.5元左右。今年要好得多,价格从开秤时的1元到1.2元,涨到现在大约1.3元到2元。”

柑橘市场低迷,石棉黄果柑产业如何突围,提高竞争优势?记者进行了调查。

调查

打“品质牌”

科学管护增糖降酸

虽然整个柑橘市场不景气,但曾翠蓉对石棉黄果柑很有信心。“成熟期是每年3至5月,正好是水果市场淡季。”

除了错峰,品质也很关键。“只要品质好,不愁卖个好价钱。”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汪志辉坦言,“石棉的土壤中,一些微量元素含量较高,一些元素含量又不足。这使得产出的黄果柑质量不稳定。”眼下,石棉黄果柑开秤上市已半月有余,汪志辉进行了抽样测试,“今年的黄果柑含酸量普遍在10%左右。”而黄果柑最好的口感含酸量约7%。

这一点,在一位西安客商身上得到了印证。因为黄果柑口味偏酸,这位客商打算先订100公斤回去卖,看消费者能不能接受,再决定是否增加订货量。

如何提高品质?汪志辉说,他和团队共同研发了一种黄果柑增糖降酸方法,并获得了国家专利。为提高黄果柑品质,汪志辉还在宰羊乡建立起了试验田。通过科学的管护,这里所产的黄果柑含酸量稳定在7%左右。他表示,当前石棉黄果柑粗放的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规模化、专业化的种植需求,“希望把降酸的方法和科学管理果园的方法推广到全县,提升黄果柑的品质。”

打“渠道牌”

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销售渠道也是摆在石棉农户面前的一道难题。

“以前,黄果柑主要卖到雅安、甘孜、成都和凉山等地。”坪阳黄果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王志伟表示,近年来得益于电商平台,这一状况有所好转。

近年来,石棉县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达成“互联网+扶贫”及乡村振兴战略合作,依托中国扶贫基金会旗下公益企业——善品公社并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将黄果柑放到网上销售,销售结果很好。“黄果柑在网上可以卖到2元/斤,最高8元/斤。”一位农户告诉记者。

今年的黄果柑节期间,善品公社与阿里巴巴、有赞、云集、亚果会分别签订《授权营销推广协议》,各平台和渠道意向推广(采购)黄果柑规模突破50万公斤。而线下渠道,善品公社还以供应商身份,打通在沃尔玛等线下的实体超市销售渠道。

除了协调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中国扶贫基金会还嫁接各种资源,帮助当地黄果柑产业发展。比如,邀请影视明星担任石棉黄果柑推广大使,公益性宣传石棉黄果柑,助力公益扶贫。

打“融合牌”

延伸产业链

3月23日中午,位于大渡河上游的石棉县挖角乡,云中客客栈老板张宇正忙着给客人泡茶、准备午餐。虽然这里的黄果柑还未到采摘最佳时机,但这里“花果同树”的奇观已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由于背靠王岗坪,同时兼有雪山、温泉、黄果柑、碧水、民族风情等旅游元素,挖角乡成为了石棉县委、县政府确定打造的重要旅游特色小镇。挖角乡党委副书记山丹梅介绍,这两年来,挖角乡“沫水湖畔、金果人家”的民宿品牌越打越响。目前已有20多家民宿开业,每到节假日都要提前预订。

同在挖角乡,凭着多年积累的酿酒技术和酿酒经验,石棉县后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光临经过潜心钻研,开发了特色黄果柑发酵酒、白兰地、配制酒等产品,延长了石棉黄果柑深加工产业链。“今年打算酿制100吨黄果柑酒,大概准备收购七八百吨黄果柑。”

在产业链延伸、农旅融合方面,石棉还需注意哪些问题,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减贫与创新官员董乐说,农旅融合不是简单地给二者做加法。石棉可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黄果柑采摘观赏、种植文化以及彝族藏族原生态歌舞等地域特色,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石棉县县长冯俊涛也表示,未来,石棉县将结合产业、社区及市场需求,以建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为目标,采用以特色农业为主题的商业模式,围绕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产品等,从景观性、体验性、休闲性、有机健康等角度高标准做好黄果柑产业园区规划。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