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二李”文库之后 省图又设“馆中之馆”

2019-03-28 06:35:22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顾强

3月27日,“2019中英图书馆论坛”在四川省图书馆开幕。

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社会公众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方式,也深刻改变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形态。面对转型时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世界的公共图书馆,利用新技术、打造新空间、拓展新服务、提升新体验等方面,都开展了积极的实践探索。比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借鉴“慕课”理念,于2015年推出“国图公开课”,为社会公众提供海量优质教育资源,四川省图书馆打造“李劼人、李一氓文库暨展览”,以“文库+展览+阅览”于一体的模式,“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等等。

“中英图书馆论坛”开幕

双方拥有许多一致的核心目标

3月27日上午,“2019中英图书馆论坛”在四川省图书馆开幕。在为期两日的日程里,来自大英图书馆、利物浦市议会图书馆、伯明翰图书馆等英国图书馆联盟成员的代表,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图书馆、武汉图书馆、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等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多位专家,以及四川省内21个市州及部分县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馆长,围绕“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与事业发展”为主题,就当前图书馆界关注的公共图书馆法、读者服务、数字图书馆与创新、图书馆角色与定位等重要议题,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

此次论坛是为期三年的中英文化交流项目“大英图书馆在中国:共享知识与文化”的最后一站。论坛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主办,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图书馆承办。

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樱则做了名为《以立法推动中国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的主旨报告。大英图书馆馆长莉兹·乔利女士在开幕式上发言中,介绍了英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现状。她还提供了一组数据:据调查,50%英国人口使用公共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服务比其他文化服务更受欢迎。公共图书馆的使用主要人群年龄段在16-25岁。图书馆还帮助创业者,并与剑桥大学展开合作。莉兹·乔利提到:“中国和英国的图书馆有很多可相互学习之处。尽管两国图书馆联盟的发展历程不尽相同,但在连接读者与各形式的知识、借助技术手段提升获取馆藏和服务的渠道方面,双方拥有许多一致的核心目标。”

省图“张大千文献中心”

以收藏和展示研究文献为主

四川省图书馆馆长何光伦在论坛上介绍了四川省图书馆的发展情况,他提到集“藏、展、研”等于一体的研究中心“张大千文献中心”即将开放。省图研究馆员、“张大千文献中心”项目顾问王嘉陵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也介绍,“张大千文献中心”位于省图书馆一楼,面积大约400平方米,预计将于5月中旬与公众见面。这将是继“二李文库”之后,在省图设立的又一个馆中之馆。该中心除了储存张大千文献资料,还将辟出一小展厅,借展张大千手迹以及与其有关的艺术家的作品。

目前关于张大千的各种研究机构并不少,“张大千文献中心”则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收藏和展示关于张大千的研究文献为主。”王嘉陵说,“四川省图书馆现藏有几千种有关张大千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他的生平传记、创作年谱、研究张大千的论文,他自己的诗词、日记、书信、回忆录等。”此外,在现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四川省图书馆还面向全球收集所有有关张大千的研究文献。

王嘉陵特别透露,四川省内还遗留有其大量的手迹,这些手迹主要收藏于四川省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商店两处,“四川省图书馆拟将这两处的张大千手迹借出,高仿复制后留存为文献资料。还会将海内外留存的张大千的手迹进行编目索引,以供公众查询。”除了收集、储存书面文献外,四川省图书馆拟将所有收集到的文献资料数据化,并同有关张大千的音频、视频一起制作为电子文献数据库。

有意思的是,张大千与四川省图书馆有历史渊源。据王嘉陵研究,四川省图书馆前身为和平街16号的贲园书库,曾是成都著名藏书家严谷孙的藏书楼,张大千与严谷孙关系甚好,曾于抗战时期在贲园居住过大概一到两年。贲园也是张大千从敦煌临摹壁画归来整理写生、加工素材的主要场所。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实习生 刘可欣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