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传承中的四川非遗

2019-06-17 06:32:29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陈乐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欢快的彝族舞蹈跳起来。

唐卡非遗传承人正指导学生学习唐卡绘画技艺。

羌族影像展上一位羌族姑娘驻足观看60年前的羌族人物影像。

来自“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非遗传承人在成都市黄龙溪古镇共同感受四川的非遗文化。

市民体验传统中药的制作过程。

制作“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泸州油纸伞。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我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我省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博活动。让文化和自然遗产走进生活的各种推广、传承活动,也在我省持续开展。

欢快热烈的彝族火把节歌舞、悠扬婉转的羌族羌笛羌曲、激昂嘹亮的藏族民歌、铿锵有力的川江号子……6月7日晚,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非遗宣传展示主场活动——大型民族歌舞《传承·创新》在四川省锦城艺术宫举行。四川10余项非遗项目纷纷登台,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四川非遗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展现我省非遗保护成果和当代创新实践,让观众大饱眼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我省近年来推动非遗融入当代、融入生活,促进文旅融合,不断取得成效。截至目前,我省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9项、省级611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7人、省级764人。

在第六届中国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共举办展示展演活动600多场次;11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00多名代表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5800多名代表参加;参加演出的国内外表演队伍56支,演出588场;参展非遗项目1100个,非遗产品销售和意向订单总额8100多万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