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带来的小镇之变

2019-06-25 09:30:44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田珊

邛崃市10万亩高标准农田粮经产业综合示范区。 邓甘 摄

扫码看冉义镇高标准农田航拍视频。

成都邛崃市冉义镇推进全域土地整理,力争成为耕地保护“模范生”

编者按

6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为“严格保护耕地 节约集约用地”。

近年来,四川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耕地质量和粮食产能,努力盘活城镇低效用地。但同时,我省人均耕地仅1.21亩,人多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

本期重点关注我省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举措,进一步强化“保护耕地严起来、节约用地实起来”的理念,提升社会保护意识。

切片

不久前,成都邛崃市冉义镇九龙村党支部书记、种粮大户黄光伦接待了来自绵阳市游仙区朝真乡的考察团,“他们是前来学习土地整理经验的。每天都有好几拨,快要忙不过来了。”

2012年起,冉义镇在全镇推进土地整理,“通过几年努力,冉义已成为成都乃至全省通过土地整理实现耕地保护的典型代表。”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短短几年,土地整理给这里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本报记者 寇敏芳

一块田的改变 “一盘散沙”的农田被聚拢,耕地面积增加872亩

6月下旬,冉义镇九龙村,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稻谷长势喜人。

冉义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贡米之乡”之称。但土地整理之前,冉义镇土地撂荒的情况很严重。“好多人出去打工,没什么人种地,草都长到小腿这么高。”黄光伦说,由于田块支离破碎,且缺乏灌溉设施,种田主要靠人力,又挣不到钱,所以农民没有意愿,流转也不具备条件,土地就荒了起来。“但现在,我们这的田就金贵了。”黄光伦笑盈盈地指着田里的庄稼说,亩均收益已达1000元左右。

2012年,冉义镇启动土地整理项目,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该项目包括3个农用地整理项目和11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总投资15.7亿元。2013年起项目陆续完工,2015年项目全面完成。

在土地整理的同时,分散的宅基地拆旧建新,农民集中到集镇、火星、英汉三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居住,城镇化率提升到85%,过去“一盘散沙”的农田被重新聚拢。如今,冉义镇已经建成“田成方、水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3.9万亩,耕地面积比土地整理前增加了872亩。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基础设施配套、耕作条件显著改善,农业机械化率达90%以上,育秧、栽插、管护、收割,实现全程机械化操作,“贡米之乡”的品牌正逐渐“擦亮”。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