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发展县域经济要走好产业集群化发展之路

2019-07-01 06:41:15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陈乐

专访

●县域经济发达不发达,主要看产业发达不发达

●对我省大多数县来讲,县域经济要强,要强工业;工业要强,就要强制造业

●把相关的县纳入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中来,形成一个非常紧密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要素优势进行产业配置,远胜于孤立地发展县域经济

□本报记者 徐莉莎

近年来,我省县域经济底部基础不断夯实。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我省超六成县(市、区)经济总量超百亿元,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64.5%;千亿县(市、区)从无到有,2018年增加至6个。但是县域整体实力不强、人均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突出,产业结构还需优化,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发展差距明显。

目前我省县域产业发展状况如何?怎样做大产业支撑,挺起县域经济发展脊梁?近日,记者就上述问题专访了我省产业经济专家、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

记者:怎样看待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盛毅:县域经济发达不发达,主要看产业发达不发达。知名的全国百强县,都是有产业实力的。比如江苏省昆山市,经济总量超过3800亿元,工业制造业规模很大,制造业占比达到50%以上。再来看我们四川,四川是全国县级行政区数量最多的省份,县域人口也较多,好多县不亚于国外一般性城市的规模,但是人均GDP较低,真正有影响力、成规模、有竞争力的县不是很多。产业规模太小,是限制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记者: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怎样的产业支撑?

盛毅: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第二产业是对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对我省大多数县来讲,县域经济要强,要强工业;工业要强,就要强制造业。换句话说,县域经济要强,制造业人均产值要达到一定水平。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县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培育,面临的困难比较多。

首先要跳出独立个体的范畴来谋划发展。县域主体要把自己置于城市群、都市圈来考虑。应当充分发挥城市群、都市圈,特别是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把相关的县纳入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中来,形成一个非常紧密的产业分工协作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要素优势进行产业配置,远胜于孤立地发展县域经济。我们的“一干多支”发展战略,集中在城市群、都市圈布局,就是要做强主干,做大做优多支,使更多的县围绕这个格局进行联动发展,突破现有县域经济自身的局限。

其次,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要加强。尽管各个县都有自己的高速公路、铁路,园区做到了三通一平、五通一平,但是这个要求还没有具体化。比如说,发展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业,还要良好的商业服务、科技创新服务、信息化设施。各县需要针对自身产业定位,完善城市功能;根据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要求,改造基础设施配套。

再次,在抓乡村振兴的同时,也要分门别类地对县域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定位。要立足长远,考虑县域的人口布局和产业布局,推动人口向更适合发展的区域集中。

总之,县域产业的培育目前面临着严峻形势,建议各地主动融入都市圈,突出重点,集中人口和要素,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有针对性地提高园区功能,为产业提供服务,为县域经济发展构建起产业支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