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互动,各地力保防汛关键时段

2019-07-11 07:05:44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进入7月,成都、巴中、甘孜等省内市州高度重视、严阵以待,机器人、无人船、预警设备、群测群防APP……多种科技手段一起上马,为防汛工作做最完善的准备。

  科技手段,促灾情精准传递

  “打开手机软件就能第一时间把监测信息传输回去。”7月5日,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赵胤向记者介绍的一款软件,是巴中市打造的群测群防APP,700多名地灾监测员在使用,与151处隐患点安装的自动雨量站和滑坡伸缩报警仪配合,可以实时精准将地灾隐患点的监测情况传回后台。

  甘孜州有建档山洪灾害危险区2563个,“光靠人力预防不但累而且效果不佳。”甘孜州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相关人员介绍。甘孜州投入2.2亿元,已建设了297个24小时工作的自动雨量站、自动水位站、自动视频站,在地灾隐患众多的九龙县,还设置了61个简易雨量监测站。

  在成都合江亭和音乐广场河段,一组全天候摄像头已实现无线宽带组网,对府河、南河的水面漂浮物和船只进行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和准确定位。6月初,被称为“无人船”的河道水面漂浮物及船只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开始试运行,还投入了便携式潜望镜、管道检测机器人等高科技设备。

  传统手段,让预警反应及时

  6月21日晚,甘孜州九龙县湾坝乡突降暴雨。安装在高碉村猪鼻沟河口的自动水位站监测数据迅速蹿升:20时35分到21时20分,水位由0.17米上涨至2.51米。湾坝乡干部立即组织受威胁的4个村群众向安全地方撤离。自动水位站监测预警及时,防汛应急部门反应迅速,干部群众组织得当,没有伤亡发生。

  为了实现精准监测,巴中建立了一支群测群防队伍,每个地灾隐患点至少有一名监测员每日巡查。

  “地灾监测除了科技手段,还需要依靠人防。”巴中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县、乡、村各级配备了预警设施,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电话、微信、短信等平台,高音喇叭、鸣锣吹哨等方法,将暴雨和地灾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乡镇、村、组、户。□本报记者 张红霞 徐登林 史晓露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