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亚口夏山采访。
7月28日上午,红原县刷经寺镇亚休村口,前面是高耸入云的亚口夏山,山垭口下海拔约4500米的地方,矗立着海拔最高的一座红军烈士墓,埋着12位红军烈士的遗骸。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红军战士!
3公里 采访组走了1个多小时
从海拔3100多米的亚休村口出发,“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B组用了1个多小时,才爬到海拔3500多米的地方。这里有一处纪念碑,是为红军烈士而建。
红原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贺建军说,“烈士墓海拔太高,普通群众很难上去瞻仰,所以我们在山腰位置建了纪念碑”。
3公里左右的山路,遍布着大小不均的碎石。穿行在通往亚口夏山的芦花沟中,听着当地人介绍红军当年的情况,记者仿佛听到了冲锋号的声音。随着海拔的升高,小腿像灌了铅,走上几十步就要停下来。
当地人讲,从这里到烈士墓还有6公里,途中大部分是山羊踩出的小道,还有一段是原始灌木林,完全没有路,即便是走惯山路的当地青壮年,也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抵达。
因为时间和行程关系,采访团没法登顶。顺着讲解员的手指,记者向远处白云间的山垭远眺,献花,致敬……
12位烈士 人们一直在寻找他们的名字
亚口夏山,藏语意思是“不可逼近的神山”,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大雪山之一。
1952年解放军剿匪部队途经亚口夏山时,在垭口前发现了12具遗骸,都是头朝北、脚朝南,间距相近。因为风雪侵蚀,只有皮带扣保存得较好。根据骸骨上没有弹痕的情况及残存的皮带扣,经老红军辨认,判断为1936年8月翻越亚口夏山的红军战士。
贺建军告诉记者,从各方面情况推测,当时是一个班的红军战士在此宿营,可能是因为空气稀薄和食物匮乏而长眠于此。
发现红军遗骸后,解放军在现场用石块垒砌了一个简单的墓,用木板作墓碑,上世纪80年代换成石碑,因无法核实身份,上面只好写着:工农红军烈士之墓。
60多年过去,当地一直没放弃寻找他们的身份。“我们真的想知道他们的名字,想把名字刻在这里。”红原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胥明宇用手拍着胸口说。
1座墓 红原县60余年的艰难守护
这是一座非常简陋的烈士墓,也是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即便位于山端,即便很少有人前往,60多年来,红原县仍对烈士墓进行过几次修缮。
因为红军墓被流沙侵蚀,2013年,当地对红军墓进行过一次修缮。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施工,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胥明宇告诉记者,强壮的骡子每天也只能运送几十斤建材上去。为保护烈士墓免遭流沙破坏,在墓地周围用石块垒起了一道围墙,立起了一块石碑。石碑在山下刻好后,因为体积大无法搬运,不得不将石碑割成几块,搬运到山上再组合在一起。
“没有烈士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守护这些不能遗忘的英雄。”胥明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