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方阵中4人来自四川省军区的军队英模代表 老兵荣归:点赞盛世阅兵

2019-10-06 06:13:34来源:成都商报编辑:陈乐

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的群众游行中,出现了感人一幕——

一曲《红旗颂》奏响,当“致敬”方阵的礼宾车上,老一辈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亲属代表,老一辈建设者和亲属代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的老战士,老一辈军队退役英模、民兵英模和支前模范代表等从天安门前经过时,全场所有人自发起立,向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而在“致敬”方阵中,有4名来自四川省军区的军队英模代表,他们分别是百岁老八路军魏克、老八路军孙伯启、老解放军张少松、老解放军门贵成。

10月5日,4人相继返回成都,他们对于此次受邀参加“致敬”方阵感慨万千。

老八路军魏克:

“这次阅兵相对上次来说武器装备更加先进”

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魏克再次穿上了那熟悉的灰色八路军军装。那天,他坐在“抗战老兵方队”第一辆车第四排,和这次一样,他百感交集地向欢呼的人群挥手、敬礼。

“这次阅兵相对上次来说武器装备更加先进,科技方面比上次有了很大的进步。”魏克告诉记者,他为自己感到非常光荣、荣幸,同时又为祖国的发展、壮大感到高兴。

据了解,魏克1920年生于山东济南。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军沿津浦铁路直逼济南,对于侵略者的暴行,魏克深感愤怒,在地下党员胞兄魏麟甫的影响和引导下,1938年5月他参加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1938年6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魏克还随军前往西藏,在雪域高原待了20年。1970年调入四川工作,在五十军任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陆军学校副政委等职。

在1983年离休后,到2013年的30年中,魏克参加编写《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史》《西藏军区军战史》,所在部队的师史、团史、《解放西藏史》和领导编写了《高原文艺战士》等工作。充分利用多年日记的内容,发表了《留在雪域高原的脚印》《方寸西藏——集邮珍品选》《情凝雪域》《决战前后》《进军西藏日记》《民主改革日记》和100多篇有历史价值的回忆文章。

老八路军孙伯启:

“见到了很多熟悉的老战友,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孙伯启在谈到这次到北京,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见到了很多熟悉的老战友,大家都很高兴,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据孙伯启介绍,1951年,他曾有幸参加了当年的国庆观礼。“现在比以前武器装备更丰富了、也更先进了,当年完全没法比。”孙伯启对新中国的高速发展感到高兴。

1927年9月2日,孙伯启生于山东费县土龙沟的一个贫农家庭。1943年11月家乡成为八路军敌后抗日武装根据地,他便参加了八路军。从卫生员到军医,他是出色的救护英雄。从1945年初至1946年8月共抢救伤员400多人,在担任班长到军医期间,前后14次带领救护组跟随突击连抢救伤员600多人。

由于孙伯启英勇顽强,在历次战斗中出色地完成任务,曾获得甲等救护英雄、特级救护模范、团结劳模、劳动模范、模范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被山东野战军第八师和二十二军树为医务工作的旗帜。荣获华东野战军一、二、三级人民英雄奖章。1949年5月代表二十二军参加了全国青年团和全国青联第一次代表大会。1951年10月,参加国庆观礼,而后代表华东野战军被特邀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三次会议。

1971年由于工作需要成绩突出,孙伯启被调至空军航空兵某师担任师政委。1983年孙伯启从成都空军指挥所副政委位置上退居二线,1987年离休住进了空军成都华西坝干休所(现四川省军区成都第十干休所)。

老解放军张少松:

“想将这份荣誉献给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

张少松生于1933年,1949年加入革命工作,卫国戍边。后任四川省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纪委书记等职务,目前已离休。

对于此次受邀参加“致敬”方阵,在倍感荣幸的同时,张少松也想将这份荣誉献给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这不仅仅是我的荣誉,也是那些为国捐躯,长眠于雪域高山、南疆热土的英烈们的最高褒奖。”

张少松说,在北京的几天时间里,他见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老红军、老八路军和老解放军,虽然有的已步履蹒跚,有的坐着轮椅,但个个精神饱满,乐观豁达。“这些英雄们纵横沙场,九死一生,是中华民族的真正脊梁!相比那些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我只是他们中的幸存者,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谈起在国庆庆典上的见闻,最令张少松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先进的武器装备。“比起我们那时候的小米加步枪、火箭炮,现在的武器先进了许多。”张少松告诉记者,现在的中国无论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伟大成就。

老解放军门贵成感慨,值此伟大时代,逢此盛世阅兵,看到祖国如此强大,我们为伟大的祖国点赞!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熊娟 严丹 摄影 刘海韵 部分图由省军区政治工作局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