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镜头里的幸福小家 映出镜头外的安居成都

2019-10-11 06:40:57来源:成都商报编辑:陈乐

截至2018年底,成都已累计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2.4万套

经济适用住房3万套

限价商品房2.9万套

发放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4.2万户

补贴金额3.4亿元

如果不是成都的一套保障性住房,古小强不会想到,自己和妻子能这么快就在城市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外来打拼、技术人才、年轻夫妻,这对“90后”夫妇,正是因为这座城市所构建的住房保障体系,收获崭新的生活支点。

10月9日20:30,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专题片《安居中国》第四集,讲述一组关于“美好新生活”的故事。片子进行到12分30秒时,镜头对准了一个成都新家,那就是古小强的家庭。

镜头/

“遥不可及的理想”变成脚踏实地的安居

镜头缓缓移动,扫过这个小家的客厅、厨房、电视、餐桌……古小强的家不豪华,但干净整洁。妻子在厨房忙碌,他带着三岁的孩子在客厅游戏,透过屏幕,仍能被一家人的温馨快乐深深感染。

古小强是一名汽车技术工人。

2013年,出生在四川宜宾农村的古小强,从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他没有像其他同乡那样,前往南方沿海城市打拼,而是在成都的汽车产业中找到了工作。

他曾经觉得,外来打拼,在大城市里安居,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特别希望自己有一套小房子。”

这个梦想其实不难实现。

古小强的妻子现在已经怀孕5个月,这个家庭,很快将迎来第四位成员。古小强觉得自己很幸运。

房子解除了古小强的后顾之忧,也让他对未来的人生有了更长远的打算。“我现在报了人社局的技能培训,准备考一个高级技师证,拓展自己的技能。”

事实上,登上了央视的古小强,只是众多在蓉打拼,并且圆了安居梦想的人中普通的一员。但镜头透过他,却能够折射出更多市民,因这座城市不断健全完善的保障制度体系,所收获的幸福感。

背后/

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让市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当前,成都正在不断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大力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全面提升后期管理服务水平。针对不同需求保障群体,成都采取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租赁补贴等方式,分类施策,精准保障,逐渐形成了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制度体系。

截至2018年底,成都已累计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2.4万套、经济适用住房3万套、限价商品房2.9万套,发放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4.2万户、补贴金额3.4亿元。

成都还进一步加大了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保障力度,提高租赁补贴标准,将稳定就业居住的新市民逐步纳入保障范围,切实支持保障对象通过市场租赁住房,解决居住问题。

今年4月,成都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租赁补贴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公租房保障范围、补贴标准——

中心城区家庭年收入准入标准为10万元以内(含10万元)、单身居民年收入准入标准为5万元以内(含5万元)。

成都市户籍居民租赁补贴面积为1人户30平方米,2人户45平方米,3人户60平方米,4人及以上户70平方米。

家庭成员按持有成都市户籍、居住证人数确定补贴人数。外来务工人员按个人申请发放,租赁补贴面积为30平方米。

让市民们“住有所居”“住有宜居”,不仅事关民生保障,也事关一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人才安居工程自2017年启动以来,96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项目已实现开工建设,2019年计划新增项目400万平方米,已为全市约1.5万名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安居服务。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