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天府道地药材好名片 ——记四川省第三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者许志刚

2019-10-12 17:22:07来源:四川科技报编辑:彭焘

许志刚查看丹参长势

专家视察丹参种植情况

“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会建起一座以丹参、芍药为主题的特色小镇。人们不仅可以在这里学习了解丹参、芍药知识,还可以品尝用丹参、芍药制成的特色美食,购买丹参、芍药产品……”近日,望着德阳市中江县杰兴镇金马村杰兴道地药材产业园一片绿油油的丹参田,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许志刚憧憬道。

提及许志刚、提及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江县许多人都不陌生。因为正是有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批知名医药龙头企业,有许志刚这样的农村乡土人才,才让中江的中药材逐渐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成为振兴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

因病与中药材结缘

许志刚是土生土长的中江人,生于斯、长于斯,对中江有着浓浓深情。

“盼着家乡好啊!”许志刚说,作为一名中江人,他始终致力于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盼望着家乡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父老乡亲早日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早年间,许志刚在中江中学当过老师,也在医药公司担任过副总经理,但之前的工作都与中药材没有太多关联。谈到与中药材的不解之缘,许志刚说,这源于他对中药材的特殊情结。

许志刚介绍,真正让他踏上发展中药材这条路是2009年,正值壮年的他身体突然出了些毛病,胸闷、气短一直折磨着他。机缘巧合下他结识了一位老中医,“这个老中医对我的影响很深,他对中医非常精通,对各种中药材如数家珍。”许志刚说,老中医为他望闻问切后,根据他的身体状况开了一剂处方——用丹参、黄芪、山楂三种中药材泡水喝。“老中医当时特别强调了丹参一定要用中江丹参。”许志刚说道。

听从医嘱,许志刚坚持服用了三个月,身体状况有所好转。“这时我对中江丹参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想了解它,也想让更多人知道它!”许志刚说。

下决心发展丹参产业

想法有了,但要怎样发展中江丹参产业呢?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志刚。

“中江丹参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只能无性繁殖不能有性繁殖,这是丹参品质的关键,也是问题所在。因为有性繁殖容易导致丹参品质退化。事实上,中江丹参老产区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许志刚介绍道,“所以,要把这个东西做起来,肯定就涉及到品种选择、规范化种植等各方面的问题。”

带着这一问题,许志刚先后到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地了解丹参种植情况,经过多方对比,他发现这些地方产的丹参都是木质丹参,而中江丹参则是鲜有的肉质丹参。“当时我就萌生了一个最朴实的想法——用道地药材做道地药材产品。”许志刚坚定地说。

“在这个时候,我恰巧结识了四川农业大学张利教授。张教授一直在研究中江丹参和中江白芍,也是中江县农村科技特派员。当我把想法告诉张教授后,她表示一定给予我技术支持。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发展中江丹参的决心。”许志刚说,“后来,张教授一直担任我们公司的技术顾问。”

科学技术是关键

从2011年租赁93亩土地发展道地药材,一路走来,如今公司已流转土地近5000亩,与人合作的产业化基地上万亩,丹参、白芍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我在成立中江县万生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时候,就给公司定下了目标,第一是实现药材道地化、规范化,第二就是用道地药材做道地药材产品。”许志刚说。

许志刚深知发展产业关键在技术,为此他在技术研发上狠下功夫。许志刚介绍,2017年,公司参与研发的“丹参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公司还承担了“川丹参1号的种苗繁育关键技术的研究”等省级、国家级课题。

谈话间,许志刚为记者泡上了一壶丹参茶,只见丹参片在沸水中慢慢膨胀开来,盖上盖子闷几分钟后,杯子里的丹参片如同刚采摘的新鲜丹参。“你现在看到的这款丹参就是用我们自己的道地药材做出来的产品。”许志刚说,这款丹参产品目前正在申请专利,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标准规定,丹参片水分不得超过13%,而这款丹参片的水分控制在6%左右。另外,中江丹参最具特色的有效成分是丹参酚酸B,《中国药典》规定丹参片按照干燥品计算,含丹参酚酸B不得少于3.0%,而这款丹参片的丹参酚酸B达到了10%左右。

在今年举行的四川省第三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上,许志刚带去了这款丹参产品,凭借先进的技术和舒适的口感,一举获得了大赛金奖。许志刚回忆道,比赛当天,公司的展示区门庭若市,带去的产品也被一抢而空。“通过这一次比赛,我感受到了人们对优质的道地药材是非常渴望的,也增强了我们用道地药材做道地药材产品的信心。”许志刚说。

助更多人富起来

公司的发展走上正轨后,许志刚不忘初心,始终心系家乡的父老乡亲,想要为他们多做些实事。“一个人富不算富,让更多人依靠中药材富起来,这是我的初心。”许志刚说。

“建立道地药材基地,将先进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种植技术,无偿传授给贫困户,让他们有基本的收入。”这是许志刚帮扶困难群众的举措。中江县瓦店乡太平村是市级贫困村,为帮助群众增收,许志刚在当地建立了太平村药材基地。基地建起后,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学习机会,更提供了就业机会,该村贫困户尹玉便是受益者之一。许志刚介绍,尹玉患有眼疾,生活十分困难。为帮助尹玉,许志刚经常到他家做思想工作。最初,尹玉因身体原因不愿意到基地务工,在许志刚的几番劝说下,才尝试到基地上班。“现在,他已经是一个生产能手,通过努力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许志刚说。

2017年3月,同样在太平村,公司正式启动了“中江县瓦店乡太平村道地药材产业带建设”项目,计划在当地建设1200亩左右可追溯的道地药材核心基地,通过“扩大公司+农户产业化基地”的模式,辐射基地附近上万亩中药材,带动当地农户一起致富。同时,项目还计划建立一个道地药材文化体验馆,发展旅游业,让更多人富起来。

扶贫先扶志,许志刚始终坚信这一点。因此,在发展中药材基地的同时,他坚持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2018年12月,在德阳市科协的组织下,公司安排技术人员对钟鼓楼村贫困户进行中江丹参技术培训;今年3月,公司在中江县瓦店乡开展了中江道地药材技术培训;今年4月,公司与四川旅游学院师生就“利用中江道地药材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产业”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让群众掌握了丹参种植技术,也让中江道地药材被更多人知晓。

“目前,中药材产业已经成为中江县第二支柱产业,公司将以此为基础,打造药材育苗基地,届时可供应40万亩中药材基地的种苗,老百姓依靠药材年收入可达上万元;同时还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基地每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依托基地旅游业,农户收入将大幅上涨。”谈及公司规划,许志刚自信地说。

循着这条产业振兴之路,许志刚说,将继续扛起大旗,不忘初心,致力于发展道地药材。

(本报记者 陈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