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拍到恐龙脚印?网友“召唤”专家现场考察:是实雷龙留下的

2019-10-24 06:37:17来源:成都商报编辑:刘波
/items/201910/1910240944422440000FC245.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恐龙足迹

考察现场

这是在四川盆地首次发现侏罗纪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龙足迹

因为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段在老家拍摄的疑似“恐龙脚印”的视频,宜宾百花镇的网红@乡村超娃周超没有想到,自己真的“招来”了古生物学专家邢立达,证实确实是侏罗纪晚期的恐龙足迹!

10月18日,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员彭光照、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等一行来到了四川宜宾百花镇,现场考察发现了兽脚类实雷龙足迹,这是侏罗纪晚期巨大食肉恐龙足迹,也是在四川盆地首次发现侏罗纪晚期的大型食肉恐龙足迹。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于遵素 实习生 许媛萍 受访者供图

乡村网红拍视频

“招来”古生物学专家

“发现”恐龙足迹的视频,是10月2日,周超和父母在宜宾百花镇老家拍摄的。今年26岁的周超此前和父母都在浙江一带务工,半年前,回到老家的周超开始尝试拍摄记录乡村生活的视频,因为父母提到过,小时候听老辈说,老家“野鸡坡”上有很大的“鸡爪印”,于是决定去现场拍点视频。

“那天刚开始是没找到的。”周超说,有足迹的地方,曾是一个晾晒稻谷的“晒场”,现在已经废弃不用,长满了杂草。一位在附近养鸭的老人知道具体位置,将他们带了过去。周超便将寻找过程和现场简单清理的视频发布到了网络上。周超说,宜宾百花镇紧邻自贡,所以当时也有猜测,会不会是恐龙脚印。

让周超没想到的是,微博评论区不少人@邢立达,“呼唤”古生物学专家邢立达求证,10月3日,周超真的收到了邢立达的私信。“我当时还不知道他是谁。”周超说,他又给邢立达发了一些照片过去,邢老师表示,先让人来看看。

周超告诉记者,10月16日,邢立达的学生一行先到百花镇“踩点”,清理了现场的杂草、泥沙,果然露出了清晰的脚印痕迹,“完全没想到,我本来以为(发到微博)就是一笑了之的事情。”周超说,他一直觉得这就是以前晒场上留下的痕迹,但10月18日,不仅邢立达老师还有自贡恐龙博物馆的专家也到了现场。

18日上午9点到下午5点,周超一直陪着考察团队,看着团队一点点清理、测量、倒模拓印,这才相信,原来自己拍到的真是恐龙足迹。

周超说,等待倒模时,邢立达还收到了一位网友私信,表示不远处的一个水库附近也曾发现过大量类似足迹。邢立达便说要去看看,周超又带路去了水库,遗憾的是,因为网友始终联系不上,无法确定具体位置,只能抱憾而归。

现场发现8个恐龙足迹

其中5个为首次发现的实雷龙足迹

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员彭光照告诉记者,在考察现场一共发现了8个恐龙足迹,其中5个大的足迹,是兽脚类大型肉食性实雷龙的足迹,小型足迹中的1个为植食性恐龙异样龙足迹,还有2个是小型肉食性恐龙跷脚龙足迹。最具有意义的,就是这5个兽脚类实雷龙足迹,其中单个足迹最长55厘米、宽43厘米,可以推测出这是比较大型的肉食性恐龙,体长估算有6、7米。足迹之间的步幅较长,大约有4米,说明跨步很大,推测是在一个快速行走或奔跑的过程。彭光照表示,经过考察发现,这属于侏罗纪晚期遂宁组的恐龙足迹,此前在这个层位曾发现过恐龙骨骼化石,但恐龙足迹还是第一次发现,对研究当时动物的组合面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彭光照解释说,通过足迹的发现,可以推算当时恐龙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足迹只能在当时湿软土质的泥沙层沉积物质上才能留下来,比如说湖边、河边。”彭光照说,如果足迹数量多,还可以推测出湖泊、河流的水体。“恐龙和现代动物一样,需要喝水、进食。”彭光照说,在这块区域,发现了3种不同类型的恐龙足迹,说明当时这块区域是比较特殊的,可能是食物充足、可能是水源地。

邢立达:

希望更多人保护恐龙化石

10月23日,邢立达在微博中发布了这次考察恐龙足迹全过程的纪录片,并且表示“我们尝试这样一种新的方式,来为你们呈现最新的科学考察动态”,显然,网友迅速的跟评、转发,证实大家“很喜欢”。

23日,记者联系到邢立达,他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通过纪录片这样的方式,是因为此前团队在浙江研究过的亿年前恐龙足迹化石,原本想等到结果更清晰、论文发表之后,再做宣传,但是后来发现老百姓把这个恐龙足迹用水泥给盖上了。所以这次,直接发布了考察纪录片,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恐龙足迹的发现和考察过程,更好地保护这些化石。

而通过网络“发现”线索,这也不是第一次,邢立达说,现在社交媒体成熟,学科研究人员与网友的交流关系变得扁平化,能够跟进大众提供的一些线索,这种方式也挺好的。

彭光照介绍说,因发现恐龙足迹的地方位于宜宾境内,目前,自贡恐龙博物馆已经将发现侏罗纪晚期恐龙足迹的情况向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汇报,此次调查的数据形成报告,再由省厅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邢立达也表示,根据此次考察,其团队已经做了两个模型,下一步相关研究人员将根据模型以及拍摄到的照片,结合足迹的形态学进行对比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我们将了解它在足迹分类里面的具体位置,测算其奔跑速度,将其与四川盆地里发现的其他足迹与化石进行对比。”邢立达告诉记者。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