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国别园区:创新之举与现实之惑

2019-10-29 14:23:4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田珊

位于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欧美产业园。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欧美产业园内,一家汽车电器公司的工作场景。

深阅读

在川中丘区遂宁,有这样一个“洋气”的欧美产业园——不仅有多家欧美企业在此落地,这里还是全川唯一一个民办国别产业园区

□本报记者 梁现瑞 袁敏

一边是德国,一边是美国——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欧美产业园,飘扬着不同的国旗。

一条不足50米宽的道路两侧,分别驻扎着德国飞帆泰公司和美国李尔汽车零部件公司。

欧美产业园区是一家由民营企业自主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的产业园区,也是全省唯一一个民办国别产业园区。10月22日,记者来到这个园区。

A

愿景与路径

园区民办,这是逼出来的创意

“5年前的事了。”说起欧美产业园区的“身世”,薛昆打开了话匣子。薛昆是遂宁经开区经济合作局副局长,见证了欧美产业园区创立的全过程。

当年,一个偶然契机,遂宁市政府主要领导前往德国访问,德国制造业的高水平给访问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一刻起,一个大胆的想法萌生:设立一个专门的园区,引进一批德国制造业企业,进而带动本土制造业转型升级。

“心里没底。”把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变成现实,薛昆的担心很现实:要把世界先进制造业企业从万里之外的德国引进到中国西部一个小城市,人家凭啥子来?更何况,只有德国企业,对象那么窄,园区极有可能吃不饱。

有人提议,可以扩大园区的招商范围。园区的名字就从最初的德国产业园区先后变为欧洲产业园、欧美产业园。

范围宽了,并不代表园区招商无虞。薛昆坦言,遂宁地处川中丘陵,国际化水平相当低,要让这样一个地方一下子办一个国际园区起来,完全是两眼一抹黑,火门都摸不到。遂宁经开区成立20多年,实力还很弱,一下子要创办一个几百亩的国际化产业园区,还是捉襟见肘。

最大的障碍是机制。既然是国别产业园区,面向国际企业,那就得有国际化的管理、人才,而经开区作为政府主导的产业集中发展区,很难突破现有的体制机制。引进国际化的招商人才,就必须匹配相应的激励机制,但现有体制下不可能给出更高的待遇。

必须采用一种新机制。最初的设想是以商招商,即通过一些有国际合作经验的企业来负责整个园区的招商工作。几年前,射洪西河工业园区曾用过这种模式,虽然这个园区并不是一个国别产业园区。

经过筛选,四川京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进入视野。该企业主要从事石油螺杆钻具、震击器等的制造、销售和租赁,业务主要面向国内及欧洲地区,与德国企业交流甚多。

2017年,四川京石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出资设立遂宁京石企业管理服务公司,欧美产业园区建设的重任交到了这家纯民营企业的手上。这是四川国别产业园区中的独一例。

放眼全国,园区民办不是个案。早在1997年,大连软件园就成为国内首个“官助民办”的产业园区。这一模式,政府不投资,提供规划审批、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园区所有的投资、开发、建设、运营与管理按照市场规则,完全交由企业自行运作。创新体制充分发挥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激发了市场潜能,迅速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一流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