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专家学者、基层干部支招——建监测预警机制 让村民主动参与

2020-01-07 11:14:3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田珊

绵阳市北川县探索返贫监测预警,取得一定成效。左图为北川马槽乡新貌。右图为走上脱贫致富路的北川群众举起美酒共祝美好生活。本报记者 尹钢 摄

圆桌

去年底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提出,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防止脱贫人口返贫,防止边缘人口致贫。近日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同样强调,要抓好面上巩固脱贫成果和防止返贫工作。

返贫监测预警如何开展?怎样进行动态帮扶?记者日前邀请到我省较早探索返贫监测预警的德阳市罗江区、绵阳市北川县相关负责人,以及扶贫领域专家学者进行探讨。

主持人:

本报记者 侯冲

嘉宾:

郭晓鸣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

汪三贵 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张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

廖升 德阳市罗江区扶贫开发局局长

韩国军 绵阳市北川县扶贫开发局局长

 

为何需要 确保脱贫高质量,提高经营性收入

记者:为什么需要返贫监测预警?汪三贵:返贫是必然存在的现象。我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的硬指标是“两不愁三保障”,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并不能将贫困人口的风险抵御能力提高很多,当自然风险、市场风险、人身风险等降临,如果不予以及时处置,极有可能导致脱贫人口返贫。

张琦:脱贫攻坚能否完成目标,既要关注已脱贫人口,又要关注返贫人口。返贫人口的规模、潜在风险,直接决定着脱贫攻坚工作目标完成是否是高质量的、持久的。我们必须对可能出现返贫风险的脆弱群体,及时做好预警和帮扶。

郭晓鸣:从时间节点上看,中国将在2020年底彻底消除绝对贫困,这之后,治理相对贫困将成为重点。新的阶段,新的任务,强调建立完善的返贫监测机制,既是收官期的任务要求,更是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推进的要求,也可以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问题。

记者:应重点关注哪些群体?

汪三贵:首先是容易面临各种风险的,包括自然灾害、疾病等;其次是收入刚达标、超过贫困线不高的群体,他们还没有积累起一定资产,即便不发生自然灾害或因病致贫,这些人抵御价格波动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返贫。

张琦:现在有些已脱贫户的收入构成,绝大部分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例如低保、生态补偿金等,通过发展产业、参加就业获得的生产经营性、工资性收入较少。我建议重点监测这部分群体,转入解决相对贫困后,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会逐渐减少,必须提高这部分人的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比例,即依靠发展产业、增加就业带动脱贫。

郭晓鸣:我建议还要聚焦群体,特别是区域性整体贫困地区,比如凉山这些地方。这些地区的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在基本收入结构、家庭生计等方面并没有太大区别,但非贫困户没享受过精准帮扶政策,一旦普惠性帮扶政策减弱,可能会滑落到贫困线以下。

12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