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日记|四川援鄂医生用忙碌迎接武汉的立春

2020-02-05 06:51:42来源:成都商报编辑:刘波

何清

  医护人员在病房里忙碌

  他把身上仅有的500元现金

  捐给了病人

  2月3日凌晨,我们跟随第二班夜班换岗人员,进入到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病区,探访夜幕下的战疫故事。

  四川援鄂医疗队的夜班总共分为三个班次,分别是晚上8点到12点,12点到4点,4点到8点。9楼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负责的一个重症病区,当晚,来自华西医院、广元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执行夜班相关操作。

  凌晨0点51分,来自华西重症医学科的吴孝文在密闭防护服包裹下,后背已完全湿透了。他告诉我们,按照常规的重症病房配备,病人与护士的比例应该是1比2.5-3,在这里却完全相反,2-3个病人才配了1个护士。加上这个病区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居多,除了要密切关注病人生命体征,进行常规的医学操作以外,还要协助行动不便的病人翻身、小便,防止病人意外跌倒、晕厥,因此,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12楼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牵头负责的一个病区,在这个病区中,有一位高位截瘫的病人,由于病人本身的特殊性,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必须格外小心。在得知这位病人的家庭状况比较困难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的刘操把身上仅有的500元现金捐给了病人,大家还一起凑钱为他购买了护理用品。每次换班的时候,当班的医护人员都会带点食品、营养品来,为这个病人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13楼,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付思云上午已经上过一次白班,经过下午的短暂休息之后,又开始一轮夜班的工作。他告诉我们,虽然有些疲倦,但作为值夜班的医生,必须要密切关注病人症状缓解情况,严格记录病人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为第二天和下一步的治疗提供参考。

  我们离开医院的时候已是凌晨2点15分,但每一层楼的病房里医护人员依然在忙碌着,陪伴着他们的努力,武汉正迎接着立春的到来。

  作者:四川援鄂医疗队通讯员向建衡、彭宇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胡挺 王拓 整理

  看到“武汉加油”的字幕

  全车都沸腾起来

  坐着英雄机长(驾驶)的飞机平安抵达武汉,打开手机发现朋友圈里面装满了关心和祝福,抱歉不能一一回复,请大家体谅,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刚刚朋友圈又被地震刷屏了,祈祷我在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一切安好!从离开德阳到武汉就像是一场梦。下了飞机,除了我们医疗队,再也没有别的乘客了。机场大厅空空荡荡,随后直接上了大巴车,一切都是未知。

  出了机场外面天已经黑了。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座桥,横在长江上面。我也不知道哪一座是最有名的武汉长江大桥。路上零零星星有几辆小车,天空飘起了雨,可车上没人说话。直到看见一座高楼上亮着“武汉加油”的字幕,那醒目的字样让整个车都沸腾起来。我们纷纷拿起手机拍了下来,为自己接下来的行程打气。

  我是德阳唯一的队员,难免有些孤单。在飞机上认识了同样是一个人的汶川小妹妹,她只有24岁,也加入了这个队伍。在大灾大难中,“90后”也是好样的。

  在宾馆我也见到了华西医院的刘丹主任,华西第四医院的杜宇主任,他们和我互通了微信,还说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们,真是太感动了。省卫健委的陈龙老师还帮我把那一箱最重的医用物资搬上了楼。真的很感谢他们让我定下心来。

  吃完饭,看手机发现朋友圈里装满了关心和祝福。有亲人的、朋友的、同事的,很感动,又哭了,不知什么时候泪点这么低了呢!祝福实在太多了,最后决定统一回复一下,向他们报个平安吧。

  作者:德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何清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整理 德阳市人民医院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