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火中 保卫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

2020-04-02 10:48:2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田珊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吴晓铃)4月1日中午,已经连续两天两夜未曾合眼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副馆长邓海春终于短暂松了一口气。博物馆珍藏的4000多件文物,在山火复燃后的几个小时内,已开始陆续打包运到安全地带。“在消防人员的严防死守、博物馆人员的通力合作下,我们保住了文物安全。即使山火再度来袭,我们也有信心保卫博物馆的安全!”

水池+隔离带 防患于未然

邛海之滨的泸山北麓,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就坐落于此。它是中国第一个民族学专题博物馆,也是世界唯一反映奴隶社会形态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包括一级文物90件,二级文物178件,涵盖黄金、白银、珠宝玉石等多种物品,向公众展示了彝族奴隶社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等级阶级、婚姻家庭、文学艺术以及奴隶和劳动群众最终反抗奴隶制度的全过程。自博物馆1985年建成开放以来,接待了数十万中外游客。

博物馆地处邛海景区,风景如画,却也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压力。邓海春说,泸山林木繁茂,有的区域遍植松柏,树下落叶覆盖。西昌风大,碰上天干物燥,就容易引发山火。幸运的是,博物馆周围的林木,大多是不容易燃烧的阔叶乔木。邓海春说,山火发生时,并不是每一种树木都容易燃烧。博物馆周围的青杠等慢火阔叶乔木,树干、树叶含水量相对较高不易燃烧,树身高大,如果出现地表火蔓延,也不易引起树干火。

馆藏的银饰

不过,为防患于未然,避免地下落叶引发火情,博物馆每年在干旱季节都会组织工作人员在博物馆周围清理地表落叶和枯草。今年山火发生前不久,则请了当地专业的扑火队员清理出宽达50米的一条隔离带。

如果出现火情,消防水源怎么保障?借鉴苏州园林风格的博物馆,在园区内修建了两处水池。平时碧水繁花成为一景,如果出现紧急情况,两座水池可以提供近300立方米的消防供水。3月31日晚,当西昌山火复燃,驻防博物馆的消防人员便是从水池中取水进行喷水降温预处理。此外,博物馆还储备了隔离服等专业消防设施,对安保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