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节约用水用电、不制造噪音……如今,这些“举手之劳”的低碳行为,将获得政府奖励。4月1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对成都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进行解读。
据介绍,“碳惠天府”机制将通过搭建公众参与平台,创新消纳方式,通过碳的属性推动环境资源向资产转变,实现“生态有价”,构建人人关注、参与、共享的城市绿色低碳生活圈。该《意见》聚焦方法学和标准制定、公众低碳场景拓展、减排项目开发消纳、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减排量交易体系构建等五个方面共25项具体任务。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面向公众和企事业单位,在国内首创“双路径”碳普惠建设思路——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既体现了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又借助低碳认证,将公众减排、项目减排和碳减排量交易全线联通。
四川在线记者 吴亚飞
“碳惠天府”机制有哪些特点?
突出“普惠+成都元素”
“‘碳惠天府’机制融入了大量成都元素。”该负责人列举,紧扣成都塑造“三城三都”品牌,通过建立评价标准,重点引导餐饮、商超、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酒店、绿色旅游饭店开展“碳中和”,赋予公众在相关场景消费行为的低碳属性,同时引导绿色低碳办会,建立大型活动的“碳中和”机制。
该负责人表示,《意见》还着重成都公园城市的价值转换,通过制定减排项目方法学,引导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绿道、川西林盘、湖泊湿地等重点生态工程碳汇的开发。
面向公众突出普惠的特点。《意见》提出,立足广泛惠民全面开发公众低碳场景,完善燃油机动车停驶场景、建立新能源汽车使用场景、深化公共交通领域低碳场景、挖掘社区低碳场景等,对公众在这些场景中的低碳行为进行可计量的积分奖励。
面向企事业单位,《意见》提出,立足价值转换,统筹推进项目开发消纳。聚焦能源替代、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三大领域,依据相应方法学开发出来的各类项目碳减排量均可在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参与交易,从而将生态建设工程、企事业单位节能降碳等,兑现其经济价值。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与全国碳市场通过行政手段在重点控排企业间实行配额交易有本质区别,简单而言,‘碳惠天府’机制下的碳减排量交易是自愿性质、正向激励,涉及的项目领域、交易对象更广,普惠性更强。”
市民如何获取“绿色福利”?
骑共享单车乘公交坐地铁都能获得积分
一次绿色出行、一场低碳活动,变为可计量的积分,存储在“碳惠天府”账户里,可在线上平台兑换奖励。
成都市民身旁的“低碳专家”——由成都产业投资集团建设的“碳惠天府”公益平台已在今年3月上线,具备减排量生成、碳积分兑换基本功能。
如何获得碳积分?成都产业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鼓励公众积极践行低碳行为,对照行为数据,“碳惠天府”平台会即时生成相应碳减排量,用户可根据平台兑换规则获得碳积分;二是鼓励公众学习宣传环保理念,通过参与知识问答、转发朋友圈等趣味性活动,用户可在寓教于乐之中获得额外碳积分奖励。
该负责人表示,将建设线上绿色商城和线下商业联盟,持有碳积分的公众,可兑换绿色商品和服务。为防范金融风险,公众持有的碳积分仅可在公益性运营平台兑换,不直接用于市场交易或个人交易,不具有货币属性。
“从先期经验来看,成都近年来发起的‘蓉e行’燃油汽车自愿停驶等项目,对非限行日内自愿停驶行为实施积分奖励,已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进一步丰富公众可参与可量化的低碳应用场景建设,如鼓励共享单车运营商、公交集团、地铁公司完善用户激励措施,对活跃度排名高的用户实施积分奖励等。
目前,“碳惠天府”机制的各项重点任务正有序推进,已编制完成造林管护、节能改造等8个碳减排量化方法学;餐饮、商超、景区、酒店等公众低碳场景评价标准正加快制定;“碳惠天府”线上商城建设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