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焕新记

2020-04-28 13:25:3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田珊

B易与难

硬件改造相对容易,难的是长期维护

随着居民深入参与,业委会等建立起来

成都枣子巷因枣树而得名,多年城市变迁,一度难见枣树。如今,枣树又回来了。

2019年,在实施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之后,成都市金牛区西安路街道枣子巷13号院的居民们亲手在院子内栽下几株贵妃枣,幸运地话,今年秋天就可以吃上枣子了。

枣树,对于枣子巷13号院来说,更像是一个生活的隐喻——像枣子一样香甜,这是居民们对美丽宜居生活的期待。“以前我们天天盼着什么时候能拆迁,现在你喊我走我都不想走了。”一直在此居住的70岁居民李长芳告诉记者。

“老旧小区改造从来都不是哪一家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参与,尤其是居民的参与。”在枣子巷社区党委书记陈世蓉看来,枣子巷13号老旧小区的改变,是一个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和社会企业等一起“共同缔造”的过程。

“13号院以前是成都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的单位宿舍院落,分批修建于1984年至1996年,最老的房子有36年了。”陈世蓉告诉记者,在这种老单位性质的院落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既然是单位房,就根本没有物业费的说法,老职工比较多,观念上以为只要有单位在就可以依靠。单位确实也管,但是效率和提供的服务相对较低一些。”

这样的院落怎么改?如何激发居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枣子巷社区提出,让居民们自己来做主。陈世蓉告诉记者,改造采用“先自治再整治”,召开家委会,同时组织召开院落坝坝会,提出改造方案,并逐户征求意见。

同样的,在下涧槽社区改造过程中,也积极采纳大多数居民意见。在这里,一个关于“水塔”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作为社区标志性建筑物,居民们对水塔去留问题有一些争议。“我们组织社区规划师团队,与居民小组长、网格员、议事小组成员、楼栋长等一起,开展走访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630份,利用社区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在线上征集意见2000余条,有74.6%的住户建议将水塔拆除,最后我们采纳了大多数居民的意见。”成华区二仙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向朝晖说。

改造相对容易,难的是如何长期维护。随着居民的深入参与,业委会等自治组织建立和成长起来。同时,也可自主选择是否引入物业公司。

在80号院墙面和防护栏安装提升中,居民自身承担了10%的费用。彭山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也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老旧小区改造的相关精神,鼓励居民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居民自己交了费用,也会更加珍惜改造成果。”

“防护栏和雨棚这块,居民需要自筹6万多元,根据每家每户面积摊下来,一户在400-600元。”李志明告诉记者。

小区业委会也是伴随“收费”过程成立的——“专业物业公司请不起,只有我们居民自己来筹建。”80号院首届业委会主任宋元坤介绍,通过挨家挨户拜访,历经一个多月,选举居民代表组成业委会,“卫生费每家每月30元、停车费每车每月50元,每个月的支出,都会在门口公示栏上贴出来。”

林中飞介绍,彭山老旧小区改造后由小区居民自主选择是否纳入物业管理,探索推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共管共享的管理体制,激发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共同搞好老旧小区管理维护,以形成常态长效。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