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开播 再现奇丽蜀道与浪漫蜀人

2020-06-30 07:37:4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覃贻花

《蜀道风流》剧照。四川广播电视台供图

《蜀道风流》剧照。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千年蜀道,穿越烟云,留下诸多传奇与遐想。对蜀道的探索与开拓,由古至今,从未停歇。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历时两年精心打造的大型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6月29日开播,以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交通基础设施——蜀道为载体,通过新的表达方式,再现蜀道前世今生。

以蜀道看蜀地以蜀道看蜀人

●《蜀道风流》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聚焦有形的交通之道,也升华到无形的文化之道

●人,是《蜀道风流》这部纪录片的根本。从古至今,蜀人以敢拼敢闯的精气神,沿着蜀道向外,拥抱更大的天地

重走有形的交通之道 探寻无形的文化之道

蜀道,是历代巴蜀人与自然的共同创造。如今,蜀道依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不仅成了一个空间概念,更成为一个现代文化遗产。

《蜀道风流》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聚焦有形的交通之道,也升华到无形的文化之道。而该片总导演段骏也介绍,《蜀道风流》包括“有形”的蜀道和“无形”的蜀道两条脉络。

在“有形”的蜀道中,既回溯了历史遗珠的古蜀道、南方丝绸之路,也聚焦属于现代的大渡河智慧工程、赤水河大桥、天府绿道等,立体串联起四川独特的自然、历史、建设风貌,还原蜀地的瑰丽多姿。

而“无形”的蜀道,则通过对蜀锦、蜀绣、三星堆、安岳石刻等文化遗产的呈现,从不同角度探寻丰富的巴蜀精品文化,呈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内涵。“这些在‘有形’蜀道上传承的‘无形’的道,不仅构成了四川多元、开放、包容、浪漫、创新的文化特质,也演化成了四川人独特的富有烟火气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段骏说。

值得一提的是,共10集的《蜀道风流》中,每集的篇名都是一句诗歌,包括“不可居无竹”“此心安处是吾乡”“诗酒趁年华”“举头望明月”等来自李白、苏轼等四川诗人所作的名句。

“我们希望感慨的是蜀人之道,感悟的是治蜀之道。”四川广播电视台相关负责人说。

以个人故事 呈现广域的蜀道文化

人,是《蜀道风流》这部纪录片的根本。从古至今,蜀人以敢拼敢闯的精气神,沿着蜀道向外,拥抱更大的天地。

该片从生动的个体故事入手,由点及面,解读蜀人的特质。

这其中,既有沿蜀道而出的巴蜀才子司马相如、李白、苏轼等;也有如今从四川走出的川籍明星谭维维等。还有深爱四川,带来不同视角、不同观点的外国移民;投身卫星研发,将蜀文化带出四川的科学工作者;热情泼辣、天性乐观的退休老人志愿者群体等。片中,他们有着个体的特性与群体的共性,将蜀道上流动的多元、开放、诗意、达观等蜀人特质更加具象地呈现在受众面前。

《蜀道风流》还通过国际视野,聚焦蜀道。据介绍,摄制组的脚步从四川出发,抵达美国、加拿大、柬埔寨等6个国家,以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国内12个省市,探访世界各地的蜀人和巴蜀文化,希望能呈现更广域意义上的蜀道文化。

四川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蜀道风流》项目负责人彭淼介绍,《蜀道风流》一方面聚焦各行各业、遍布世界各地的与蜀道相关的人,另一方面也关注世界各地热爱巴蜀文化的人。彭淼举例,在日本,他们拍摄了一位川菜大师。“他将川菜文化带到那里,非常受当地人欢迎。”在美国,摄制组又寻访了一位多次来四川体验蜀道的美国人。“他们都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巴蜀文化的构成者。”

开篇故事《尔来四万八千岁》

蜀道背后,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共生之道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一首《蜀道难》,让“蜀道”这个词也名传千里。

《蜀道风流》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讲起。

6月29日晚播出的第一集,以《尔来四万八千岁》为篇名,并用大量的航拍和远景,着重讲述蜀道的由来——这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

高山峡谷、大江大河,让四川盆地与外界隔绝。因此,四川盆地成为中国地理上非常独特的一个单元。

人与自然如何对抗,又如何共处,在别的地方是一个哲学问题,但对川人来说,是一个生存问题。凭借超凡的勇气和魄力、智慧与创新,历代巴蜀人在这个问题上不断探索。“这里有高耸的天险,这里有湍急的河流,但蜀地先民却亲手把四川打造成了‘天府之国’。”

一次次冲破阻隔、一个又一个奇迹,川人寻找到一种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方式,并造就了中国古代宏大的交通基础设施——蜀道。随着蜀道的打通,蜀人种下了世界第一棵人工种植的茶树,开采了中国第一口盐井……

这样的生存理念,也刻进了四川人的文化基因中,延续到他们如今的生活方式之中。

如今,在成都这座特大城市,可以肉眼观测到最高海拔7000米的雪山群。高峰与平原、雪山与城市,在四川这特殊的地理环境中构成了相互对立的两极,同时也催生了一个特别的群体——“成遥雪”,就是在成都遥望雪山。现在这个群体人数已经超过一千名。

纪录片中讲述了这个群体发起人——丘寒的故事。丘寒是成都地铁公司一名员工,也是一名拍摄雪山的资深达人。他可以清晰地说出,站在家里楼顶上拍到的雪山,究竟是哪一座。

“一千多年前,杜甫在他的窗前遥望西岭的皑皑白雪,而时过千年,我们仍然可以站在他当年遥望的地方继续遥望,这是蜀山给我们特殊的馈赠。时代在发展,作为一名自然爱好者,衷心希望大家能守护好身边这份美好,即使再过一千年,甚至更远的将来,人们仍能抬头即见雪山。”丘寒告诉记者。

拍摄过程中,项目组也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了片中几分钟的雪山镜头,摄制组不辞劳苦、专门攀登到了5500米海拔的雪山之上,近距离拍下关于雪山的真实场景。此外,纪录片中还有很多精美绝伦、恢弘壮阔、细腻丰富的画面展示,带领观众领略了四川的高山、峡谷、草原等独特自然景观。第一集昨日播出后,不少观众纷纷给予好评。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