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村"90后媳妇:努力供孩子们上大学 让他们自由自在恋爱

2020-07-06 06:51:03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刘波

村民背东西上下山,一趟要走两三个小时。

原来村民进出村子都要爬藤梯。

在“悬崖村”的老房子里,俄木以伍的儿子站在门口,望着远方。

俄木以伍和大儿子在老房子外玩耍。

俄木以伍的小女儿在睡觉,一束光透过房顶,打在她脸上。

12岁,读完小学三年级,辍学,回家放羊;16岁,离家到广东,进电子厂打工;20岁,母亲一个电话,就安排她嫁进了“悬崖村”阿土列尔村,出嫁那天,才第一次和丈夫见面……凉山彝族女孩俄木以伍26岁的人生,平平淡淡,无波无澜,短短几句话就可以概述。

嫁到“悬崖村”,她的朋友说:你好厉害,能爬那个梯子。俄木以伍的回答有些酸楚:没办法,嫁都嫁了。

“爱情是什么?爱情我不懂。”俄木以伍说,结婚6年,儿子、女儿相继出生,“可能也有爱情了。”

孩子出生后,她隐隐开始担心:下一代,会不会也复制我的人生轨迹?

惊喜,在不经意间到来。今年5月,凉山州昭觉县启动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悬崖村”84户贫困户,搬出了世代居住的大山,住进县城的集中安置点,其中,也包括俄木以伍一家。

俄木以伍的新生活开始了,她计划,和丈夫一起努力打工挣钱,让孩子们上大学,自由恋爱,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

读书少,打工都没得选

“本该读书,却在放羊。”俄木以伍说,人生中的许多重要时刻,她都错过了。

今年26岁的她,是凉山州美姑县瓦古乡人。家里三兄妹,她排行老三。原来,村里普遍对教育不重视,认为让娃娃去读书还不如上山去放牛。特别是女孩,老一辈认为读再多书也要嫁人,没用。在这种氛围下,俄木以伍9岁才入学,12岁读完三年级就辍学了。

那时,她家有10亩地,还喂有牛和羊。繁重的农活,让家人无暇顾及她的感受。在她辍学时,母亲并未劝阻,认为她回家以后,刚好能帮着放羊种地。

就这样,她放下书包拿起锄头、鞭子,在家干起了农活。虽说土地宽敞,能填饱肚子,但祖祖辈辈依赖的土地,却没能为她家提供更多的东西。想要有钱用,就只能将圈里的鸡、猪、羊,拉到集市上去卖了换钱。

女孩子越长越大,用钱的地方就多了起来。家庭经济收入单一,俄木以伍萌生了外出打工的想法。了解一番后她才知道,本地工作岗位少,没有用工需求,想去外地,学历要求成为她无法逾越的鸿沟。她说,那是她第一次知道,读书少连打工都没有机会。

16岁那年,在母亲的安排下,经熟人介绍,她和同村30多人,一起南下去了深圳,在一家生产充电宝的电子厂上班。厂里不要求学历,还包吃住,但一个小时的工时费仅为3.7元,一天还得干满十一二个小时。

由于识字少,也不会说普通话,她看不懂操作细则,想向别人请教,还得请同村人做“翻译”。即使是简单的工作,她也常常出错。

语言不通,俄木以伍基本只和同村人交流,因此,她的圈子很小,也很少外出。无法融入新环境,让她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夜深人静,她常独自蒙在被子里哭。在电子厂待了7个多月后,带着存下来的7000多元钱,她“逃”回了家。

结婚那天,她脱下新娘装

回忆起过去的20多年,俄木以伍说,一切都被安排好了,没容她做出选择。“虽是自己的人生,但自己却没什么参与感。”

那是2014年,她刚好20岁,青春正盛,家里开始张罗她的婚事。

按照当地的传统,只要年纪到了,男女双方父母商量好了,吃了订婚酒,女儿就必须嫁过去。悔婚的话,需要赔偿男方三倍聘礼。对于俄木以伍和像她一样家庭贫困的女孩子而言,只能依从,没有反对的权利。

接到家里的相亲电话时,俄木以伍正在广东惠州的一个工厂里打工。妈妈在电话那头告诉她,家里为她安排了一场相亲,对方条件不错。

她答应了。

当然,相亲只是委婉的说法,这个电话是在告诉她,该嫁人了。双方长辈很快就敲定了日期,几个月后,她从工厂辞了职。

结婚当天,她吃过早饭,从美姑县出发,乘车前往昭觉县。按照当地的习俗,妈妈没有为她送行,这项工作,由她的哥哥、姐姐、堂哥、堂姐等人代替。那天,她穿着彝族新娘装,很美。

美姑县到昭觉县并不远,路不好走,车子兜兜转转开了两个多小时。车至山脚,停了下来。俄木以伍说,嫁之前,她知道丈夫是“悬崖村”人,但不知道他家在山上。所以,当得知要攀爬藤梯时,她有些吃惊和抗拒。

以前没来过这里,第一次爬上藤梯,层层叠叠的大山和悬崖,让她害怕。丈夫家来了几个亲戚,接他们上山。由于俄木以伍一行速度很慢,没过多久他们便不再等待,径自往上。

前方,藤梯一路蜿蜒,一些地方路很窄,双脚无法同时放下。身后,是万丈悬崖和古里拉达大峡谷。这让她惊恐,也让她后悔万分,她想转身回家,可一想到丈夫给的12万元彩礼,退缩的念头立即被打消。

望着看不到顶的山,她不知道,路究竟还有多长。

爬到一半,身上厚重的新娘装,让她又热又累。休息的时候,她不顾亲友劝阻,将新娘装脱了下来。

藤梯爬完,还有一条羊肠小道,走了不到10分钟,就来到村上。这一趟,当地村民需要两三个小时,俄木以伍和送亲队伍走了五六个小时。来到丈夫家,天已经快黑了,他们赶得巧,就快开饭。

丈夫家人很多,大家打着堆堆,喝酒吃肉。人群中,她不知道哪个是丈夫,还是经人指点,才窥得丈夫面容,“一点都不帅,不喜欢。”

12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