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20四川高考|人生这幅“自画像”,你怎么下笔

2020-07-08 07:51:34来源:四川日报编辑:覃贻花

7月7日,在广安市华蓥中学考点大门口,一位考生的父亲满怀祝福,目送参加高考的儿子向考场走去。邱海鹰 摄(视觉四川)

7月7日清晨,绵阳民警在考点门口指挥疏导考生车队。 张悦 摄(视觉四川)

四川师大附中考点,一名家长手持向日葵,寓意“一举夺魁”。   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

□四川在线记者 李丹 李寰 张庭铭

7月7日上午,2020年高考举行语文科目考试,四川高考采用全国III卷。今年的作文是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成都华西中学语文备课组汪颖老师认为,这篇作文的出题思路很好地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核心功能,学生可以从个人、民族、国家的层面为自己画像,把自我成长与民族和国家发展相结合。

在全国第三届语文百佳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石室中学副校长赵清芳看来,今年全国卷III的作文命题,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作文题目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学科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现了“应用性”;通过开放性、探究性的情境与设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结论,体现了“创新性”。

“这一作文命题,我觉得还具有‘稳’‘新’‘巧’3个比较突出的特点。”赵清芳进一步解释,“稳”是指作文沿袭了“情境写作”的命题思路。“毕业前”“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如何给自己画好像”,这些情景设置很契合学生当前的生活实际。尤其是“写一封信”的要求,进一步明晰了“实用文写作”的指导思想。

“新”是指强化了“哲理思辨”的理性光芒。“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这些语句和问题的表述,无不体现出鲜明的理性色彩和哲思光芒。“我觉得这是今年作文命题非常重要的一个导向,引导我们的教学走向理性、走向哲思,引导我们的学生关注个人自省、关注人生意义。”赵清芳说。

“巧”是指开辟了“个人叙事”的巧妙表达。从“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离不开宏大的时代背景,更绕不开个人的家国情怀。“只是就叙事方式而言,比往年的作文题目更巧妙,更接地气,更能激发出学生的个性表达。”

汪颖说,作文主题扣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德树人的目标定位,意在考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要获得高分,考生一定要“站位高、立意新”,学生可以从个人、民族、国家的层面为自己画像,比如如何从偶像中汲取民族的精神力量、个人如何成长、个人在社会上的担当等,都是学生可以立意的方向。此外,要注意文体特殊格式,这是给高一学生的一封信,要注意应用书信格式,同时注意情感的共鸣。

同步播报

11 道作文题里到底藏了什么文章?

——专家解读2020年高考作文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7日,1071万名学生迎来一次特殊的高考。历来备受瞩目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会普遍猜测的以疫情为主题?重点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多位权威教育专家。

多地命题涉疫情,人生感悟、科技等同为热点

由于使用不同的试卷,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

记者梳理发现,11道作文题中有多道题目与疫情相关。疫情所引发的全社会对于个体与群体关系、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职业情怀等各方面的思考,均体现在命题中。

“对于疫情的切入非常巧妙、接地气,也是一次全国抗疫再学习、再教育。”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

如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天津卷的“中国面孔”,则聚焦疫情下的医务工作者等人物;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

相当一部分作文题目贴近生活、以小见大,引导学生感悟人生、发现自我。如全国新高考Ⅱ卷的“带你走近____”,北京卷的“一条信息”,上海卷的“转折”等。

此外,北京卷涉及的北斗卫星、江苏卷的智能互联网等主题涉及最新科技话题,彰显了高考命题的前沿性。

重点考查社会关切、思辨能力、实际应用

专家指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与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做到了有机融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考生写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关心社会时政,充分了解、积极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对思辨能力与批判性思维的考查,也体现在今年作文命题中。太原成成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林林表示,今年的试题加强了对批判、辩证思维的考查。

陈志文表示,今年不少题目考查内容不局限于材料事实本身,而是重在考查思维方式。如全国Ⅰ卷的“历史人物评说”,“面对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设置议题,要求考生参照现实,以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思考问题。”

此外,对实用文体掌握能力的考查,也是今年作文命题的新特点之一。全国Ⅰ卷要求作文为发言稿、全国Ⅱ卷的要求是演讲稿形式、全国Ⅲ卷规定体裁为书信、全国新高考Ⅱ卷规定写主持词。

新华社记者 舒静 胡浩宋佳 郑天虹 王菲菲(据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

高考画面

“压哨”进考场“摸头”有好运

测体温、戴口罩、保持间距入场……2020年的高考,注定不平凡。

虽然今年高考在时间、考场设置方面有所变化,但社会各界对考生的默默守护与美好祝福未曾改变。

7月7日,记者来到成都部分高考考点,记录这场“特殊”高考下的暖心画面。□张雨瑄 四川在线记者 邓翔沣 张庭铭

镜头一

交警护送考生“压哨”进场

“警察同志,赶紧帮帮我们,娃娃的身份证忘在家里了。”7月7日8时40分左右,在成都市成华区列五中学考点,成都交警五分局民警接到一位陈姓母亲的紧急求助,称其孩子的身份证遗忘在其位于高新区都会路的家中。

考虑到考生家与考点之间相距较远,成都交管局指挥中心指令成都交警六分局派员立即前往其住址所在地,将拿到身份证的考生父亲接上警车。另一头,成都交管局指挥中心又指令交警五分局民警驾驶警用摩托车搭载考生母亲与考生父亲汇合。

“上车,上车。”8时55分,双方在银泰中心1号门汇合。

在成都交管局指挥中心一路协调下,9时13分,考生拿到身份证,顺利参加了高考。此时,离考生失去该科目考试资格只差两分钟。

镜头二

学生带着老师祝福上考场

“老师,也摸下我的头。”8时许,在成都七中林荫校区考点,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考生正围在老师梁建荣身边,让她摸摸自己的头部,“被梁老师摸了头,考试肯定有好运。”

简单动作的背后,是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祝福。“他们是我带的第6届学生,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届。4月复课以后,所有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大家一心为高考而奋斗的模样令人感动。”梁建荣告诉记者,为送考生上考场,她在6时30分许就赶到了考点。现场,她不时和考生拥抱,并送上殷殷叮嘱。

为让所有考生收到自己的祝福,梁建荣现场录制了祝福视频。“希望大家从容应考,相信大家一定会交出满意的答卷。”

镜头三

家长不在门外陪考

9时,成都市盐道街中学考点铃声响起,第一门语文考试正式开始。记者在现场发现,考点四周已基本没有考生家长的身影,这在高考“陪考史”上并不多见。

“见证孩子的重要时刻,陪考是家长的共同心愿。但考前学校就作了不聚集的提醒,让孩子好好考试,我也不添乱!”目送孩子进入考场,家长张悦迅速离开考点。

家长王洲打开微信与妻子视频,直播孩子进入考场的全过程。“特殊时期,我们得配合工作,尽量精简人数。”王洲说。

为避免家长聚集,成都第十二中学科华校区考点现场设置了100米安全候场区,大部分考生家长在警戒线外目送考生进场后,便选择离开。

成都西北中学一位李姓家长告诉记者,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陪考,孩子都能感受到家长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家长也要选择相信孩子,他/她一定能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