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川九路”震后重生预计年底通车 总工程师揭秘其“前世今生”

2020-09-28 15:52:05来源:红星新闻编辑:覃贻花

一条公路,一座机场,两个世界自然遗产、5A级景区,三个国家公园,数个景区。

有的人称这里为自驾游的天堂,也有人称这里有最美的自然景观,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却又独具魅力,这里是大熊猫的保护区,是金丝猴的栖息地……

重建后的新川九路(国道544线川主寺至九寨沟县城段灾后恢复重建工程)即将重生归来——通过近两年的建设,目前,新川九路基本实现全面恢复震前既有功能、部分公路设施超过震前水平的建设目标。仅剩九寨隧道、漳扎特长隧道、上四寨隧道等部分新建道路仍在施工,但目前这些路段利用既有线路即可实现通行。

作为一条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道路,川九路历经数次改建、重建。近日,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四川公路设计院)勘察设计四分院,总工程师刘家顺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专访,讲述川九路的前世今生。

始建于1959年历经3次重改建

川九路作为大九寨环线中的重要一环,该段不仅风景优美,更将九寨沟、黄龙两大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相连,作为通往九寨沟、黄龙风景区的唯一公路通道,川九路始建于1959年,至今已历经3次重改建。

“最早川主寺至九寨沟口之间只有一条简易公路,1984年和1999年两次分段对这条路进行了改扩建。”刘家顺说,首次改建主要在原简易公路基础上进行,并未有太大改动,其最大的意义在于:首次实现大九寨环线的连通。

新川九路

但由于技术标准较低、局部路段回头曲线较多而半径较小、纵坡较陡而坡段超长,部分公路指标甚至还达不到三级路标准。

据刘家顺介绍,首次改建,该路段的湿软地基、路基沉陷、路堑边坡坍塌等病害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路基边沟损坏及堵塞,排水、防护工程基本没有形成系统。随着时间推移,路面大面积破坏,龟裂、沉陷、车辙及溜滑等现象逐渐变的严重。

此外,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及护栏设施不配套,路基病害对公路沿线自然和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这些因素时常造成公路断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公路抗灾能力较差,严重影响道路的行车安全和通行能力。”刘家顺说。

全国第一条环保标志性公路

2003年2月,为彻底改善川九路病害,交通部将川九路确定为交通部的4大示范工程之一,按照“安全、舒适、环保、示范”的方针,将其建设成为中国公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交通环保示范样板推出,使之成为我国第一条环保标志性公路。

“这次改造,我第一次来到了川九路,也第一次见识到了川九路沿线的美景。”刘家顺说,当时的川九路确实亟待改建,整条道路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时常造成公路断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新川九路

新川九路

公路抗灾能力较差,严重影响道路的行车安全和通行能力,难以满足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公路与沿线自然风景极不协调,公路服务水平与九寨沟被联合国确认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地位也极不相称。

2003年9月,川九公路示范工程完工。随着这次改造完成,给九寨沟、黄龙景区带来大量游客。根据数据显示,2004年进沟的游客已逾百万人次,2007年更达到了200多万人次。

改建后的川九路,施工痕迹较少,公路与优美的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为九寨沟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每年4次探查,十多年间从未间断

从初识川九线开始,刘家顺与它便结下不解之缘。“每年最少都要去4次川九线,从2017年地震发生后,近几年去得次数更多了。”刘家顺告诉记者,2017年九寨沟发生地震后,他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参与抢通工作,同时他也开始研究川九路灾后重建工作,“经过4个月的实地考察、走访,19年12月才基本将选线工作和新线建设方案确定下来。”

最终方案确定后,灾后恢复重建工程项目起于九寨沟县城岭岗岩隧道西北侧,新建设九寨隧道、漳扎隧绕避九寨沟景区、漳扎镇,新建上四寨隧道绕避新二道拐等高位崩滑灾害群,利用既有老路翻越弓杠岭,止于川主寺国道213线,全长123.112公里,其中80%利用原路,改线新建23.6KM,旅游支线14.7KM。

“这一次仍然传承了前几次改建的宗旨,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只要公路及行车是安全的,能利用原路就不新建,避免造成新的环境破坏和地质病害。” 刘家顺说,新川九线大部分路段路宽仍为8.5米,局部路段灵活合理加宽至10-15米。“比如在弓杠岭,这一段下山道路,很多人喜欢将车停在路边欣赏一望无际的美景,我们便利用之前车辆压出来的地面,经铺筑后专门用作路侧停车赏景。”

而对于九寨沟口、漳扎镇、九道拐段老路则用做为旅游支线和备用通道。这些地方由于靠近景区,车流量大,便专门修建了缓解交通压力的过境线。新川九路的创新,不只于线路的巧思,还有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暗冰突出地段铺上“电热毯”

“从前期施工选址,到中期运营,到后期应急处置,新川九路建设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现在的路段,基本避过了所有灾害易发地,安全性更高了。”刘家顺说,初期主动绕避5处危害性极大的高危崩塌、滑坡灾害段,量力处治原路利用段可控的地址灾害点。

新川九路

据刘家顺介绍,川九路全线建立起了边坡预警系统,在山体中放置北斗卫星传感器,实时收集土壤变形、含水量等基础数据,传送至后台,可自动分析发生滑坡、塌方等可能性;通过高清卫星地图,获取道路整体发育状况,每周进行一次比对,发现问题会第一时间提醒工作人员前往处置。

川九路全线海拔在2000~3000米,进入冬天,路面经常会出现结冰、积雪等情况,为保证安全,川九路建设创造性地应用新技术、新手段,在暗冰突出地段尝试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层下埋设电热管,通过太阳能或电能发电,相当于给路面铺了一层“电热毯”,让路面温度保持在0摄氏度以上,不会结冰;另一种是采用四川公路设计院研发的新型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改变了路面结构层的配料,不容易结冰。

按照分段通车的思路,新川九路已经完成2019年“9·20”节点目标,已完成九寨沟县城至龙康桥、川主寺至九寨天堂路口119公里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铺筑。截至目前,漳扎特长隧道已实现开挖贯通;上四寨隧道预计10月上旬实现贯通,12月初主体工程交工,达到通车条件;九寨特长隧道路面基层施工已顺利完成。预计2020年底前实现全线主体工程完成,并建成通车

红星新闻记者 闫宇恒 图源 四川省交通厅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