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榜样力量丨脱贫攻坚中,他们抒写不平凡的故事

2020-11-24 06:48:16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李志云(左)走访贫困户。受访者供图

拉马尔且(右)在村民家中走访。 受访者供图

李天玉(中)探望抗战老兵。

罗兴国在维修农机。 受访者供图

李国芝正在晾晒干辣椒。

八宝(右)与员工交流。 受访者供图

东西部扶贫协作

“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人物名片】

李志云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党委委员、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政府办副主任

四川在线记者 何勤华

“我只是按东西部扶贫协作要求,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正辛苦的是基层干部。”近日,面对记者采访,李志云这样说。

作为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和平镇党委委员,2018年4月,李志云到凉山州木里县挂职任县政府办副主任,负责湖州市与木里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李志云发现,木里县地域面积广、人口居住分散,单靠简单地在县城举办招聘会,成效不显著。2018年11月,李志云协助长兴县人社局和湖州海川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在木里县成立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站、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湖州市安吉县和德清县也先后在木里县设立工作站,推进劳务协作。

去年春节期间,李志云借助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力量,把小型招聘会开到乡村;鼓励公司在外出务工氛围较浓厚的乡镇招聘劳务经纪人;加强与人社部门对接,实现劳务培训与转移就业有效衔接……两年来,湖州市在木里县共举办20余场次小型招聘会,协助近300名木里籍人员赴湖州就业。

湖州对口支援木里工作顺利推进:2018年至今对口支援产业类项目14个,涉及资金4824万元。

新的问题摆在面前——如何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李志云帮助木里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农产品展销活动、协调对接木里在长兴等地设立农产品销售专柜。两年多来,湖州驻木里县工作队帮当地销售了1000余万元农特产品。

李志云进一步思考:如何让帮扶协作从“输血”变“造血”?他积极对接木里和长兴县委组织部门,建议创新培训模式。去年8月到9月,长兴县10位村党支部书记成为木里县结对村“第二书记”。通过此模式,木里县培训村干部47人、致富带头人170余人,他们发展羊肚菌等产业,带动2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160万元。

这位“公益达人”

持续20年帮助身边困难人群

【人物名片】

李天玉 眉山市桂花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四川在线记者 樊邦平 文/图

近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的韩超明,敲开了眉山市桂花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天玉的办公室大门,把20个土鸡蛋送给救命恩人。

去年,家境困难的韩超明患上“胸主动脉夹层瘤”,却拿不出15万元治疗费用。这时,李天玉找上门,自掏8万元,还四处筹资7万元,帮助韩超明。

“今年4月,我已经辞去村党支部书记了,以后喊我李大哥吧。”对于辞去村党支部书记职务,李天玉向韩超明解释,“是要把精力用在公益事业上,以后有困难,还是可以来找我。”

今年54岁的李天玉是眉山有名的热心老板,他拥有多个身份,既是眉山市桂花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曾是洪庙村党支部书记,更是市、区人大代表,但他最引以为傲的还是“公益达人”。

“尽力帮助身边的困难人群”是他的追求。1996年李天玉辞去公职,投身商海。2000年起,手头宽裕的李天玉开始帮助困难人群。名气越来越大,上门求助的人越来越多,李天玉意识到仅凭自己的力量不够了。2013年,李天玉开始联动身边的企业家朋友和社会志愿者,走上了半职业化的公益事业之路。

做一件好事容易,持续做20年好事很难。“你搞公益就是为了名和利”,几年前,他遭到一位朋友质疑。李天玉心如刀绞,“如果是作秀,你也可以来试一试,看能不能坚持一年。”

20年来,李天玉共倡导和带动数千人捐资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自己捐赠了上千万元的资金和物资,组织创办了“眉山市爱心联盟志愿者协会”“关爱抗战老兵团队”等公益团体。在他的带领下,眉山市爱心联盟志愿者协会会员发展到500余人,募集资金500多万元,救助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达4600余人次。

争取奋战到70岁

我就下山养老了

【人物名片】

李国芝 巴中市通江县诺水河镇小骡马村(原柳林村)村民。2016年度巴中市“脱贫攻坚之星”、通江县脱贫攻坚特殊贡献奖“脱贫致富光荣户”、通江县诺水河镇2017年度“脱贫致富之星”

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文/图

11月下旬,巴中大山里的温度越来越低,但李国芝和妻子仍坚持住在山顶的窝棚里,“有两个老乡在我家定了年猪,等他们回来,我们就回聚居点的新房子过年。”

李国芝今年56岁,是巴中市通江县诺水河镇小骡马村村民。该村处在海拔1200米的高寒山区,即便水泥路已修到家门口,当地距离通江县城也至少需要3小时车程。而从山下聚居点到夫妻俩居住的窝棚,还需要大约半小时。

有新房不住,为何住窝棚?原来李国芝的种养产业几乎都在山上,一门心思发展产业的他,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个窝棚里。

以前,李国芝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生活的重担全压在李国芝身上。2014年8月,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激励自己早日脱贫,他在自家房屋墙壁上写下“宁愿苦战,不愿苦熬”8个大字,用1万元产业扶持周转金和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发展产业,成立了通江县诺水河镇柳林村国芝种养基地,发展了多种产业,有大红袍花椒2000株、中药材5亩、青松10亩、南江黄羊20只、土鸡60只、牛2头、银耳菌种350袋等。2015年,他家提前一年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今年收入也有七八万元,其中银耳就卖了接近2万元,不愁销。”原来,今年老李也注册了抖音账号,夫妻俩赶在银耳采收季发了两段短视频,70多斤银耳顷刻间销售一空。这样的销售方式让老李开了眼界,也更坚定了信心。

最近,李国芝花了1万多元在窝棚旁建起两排可自动排水的铝合金雨棚,用来存放晾晒农作物,“至少可以用10年。我争取奋战到70岁,等小儿子长大成人,我就下山养老了!”

带领村民顺利脱贫

说出去的话,他都办到了

【人物名片】

拉马尔且 凉山州布拖县龙潭镇幸福村党支部书记。2017年带领村里55户贫困户317人顺利脱贫

四川在线记者 何勤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青花椒对农户脱贫增收效果明显,今后还要继续扩大规模。”日前,在凉山州布拖县龙潭镇幸福村,村党支部书记拉马尔且和记者说起了村里的规划。

虽然叫幸福村,但过去这里却名不副实。住土坯房、走泥巴路、腰包里瘪瘪的……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共168户917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5户317人。

“说出去的话如果办不到,我就不姓拉马。”2011年,拉马尔且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向村民承诺,要开展道路建设,破解交通瓶颈,要推动搬迁安置,改善大家的居住条件……

说到就要做到。村道崎岖不平,村民外出十分不便。拉马尔且多方筹措资金,截至2017年共建成村级水泥公路4.2公里,3米宽的水泥路通到每家门口。拉马尔且还自己出资租挖掘机为村民打通了一条1.2公里长的农业生产便道。

拉马尔且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作,2017年建成易地扶贫搬迁点1个31户,并完成危房改造8户,功能完善28户。

幸福村有多年青花椒种植历史,但种植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2015年,拉马尔且和村干部决定大规模种植青花椒,在乡、县大力支持下,幸福村青花椒种植基地成为县里的重点项目。

拉马尔且牵头成立幸福村兴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营高山放养土猪、土鸡、阉鸡、土鸡蛋、野生岩蜂蜜、青花椒等,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加入。

2017年,幸福村整村退出贫困村,55户贫困户317人顺利脱贫。村民说,拉马尔且这个带头人当得好,当初的承诺办到了。

农机维修高手

想让更多残疾人掌握谋生技能

【人物名片】

罗兴国 甘孜州乡城县然乌乡人,当地农机维修高手。他身残志坚,刻苦钻研维修技术,2019年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奋进奖

□张亚贤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11月3日,已到午饭时间,罗兴国还捏着扳手,在铁架边一颗一颗转紧螺丝帽,全身沾满了黑油渍。“拖拉机齿轮有磨损,要换个新零件。”

罗兴国是甘孜州乡城县远近闻名的维修高手,群众的农机有个“三病两痛”,都找罗师傅。

罗兴国7岁那年不幸被落石砸伤,右腿高位截肢。但这位康巴男儿并未向命运低头,从连累家人的“包袱”变成家庭顶梁柱,他努力学习洗衣煮饭等各种生活技能,如今还有农机维修技术傍身……“普通人能干的事我也能干!”

37岁那年,罗兴国还学会开拖拉机,搞运输。2012年3月,43岁的罗兴国赴成都市新都区学习农机维修,6个月后出师,取得农机维修资格证。

学成归来,政府资助2万元,罗兴国筹集8万元,在县城边开起维修店。从一间屋的小铺子做起,到如今的修理厂,7年时间,罗兴国维修技能得到了周边农牧民广泛赞誉,生意越来越好。“现在一年收入20多万。3个女儿结婚、读书,再也不用发愁。”住进200多平方米的藏式楼房,彩电、冰箱、家具一应俱全,罗兴国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能干、勤奋、自强、开明,一般人比不过。”乡城县残联工作人员中宁说,“罗兴国是残疾人榜样、致富带头人。”

修理厂走上正轨后,罗兴国开始关注乡里的贫困户。前几年,贫困户日瓦中代温饱都成问题,“那会儿罗兴国指点我贷款买辆拖拉机搞运输,他还跑上跑下带我看车子、买车子。”靠着这辆拖拉机,日瓦中代家日子慢慢好转。

对于残疾朋友,罗兴国更是乐善好施。平时无论谁来维修机械,只要开口,罗兴国只收配件成本费,人工劳务全免。

问及罗兴国将来还有什么打算,他说想扩大维修店规模。“我还可以开一个维修技术培训课,让更多的残疾人掌握谋生技能。”

退休不退志他牵头成立起高原产业联盟

【人物名片】

八宝 阿坝州红原县退休干部,藏族,中共党员。2016年牵头成立红原县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总社,任社长

□周琳 四川在线记者 徐登林

“还好,不算太严重。”最近几天,红原县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总社社长八宝,听说有草场被野猪破坏了,亲自去看了看损坏情况。

63岁的八宝,有一颗“扶贫的心”。2016年,八宝牵头成立红原县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总社,并出任社长。“抓好产业发展,就抓住了脱贫攻坚的关键着力点。”八宝介绍,全县41个村集体经济、34个合作社统一起来成立了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总社。

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八宝组织动员总社的领导成员自筹资金160余万元,克服高原牧区冬季严寒天气,同全体人员一起参加基地回填工程,历时41天的时间完成42000平方米的毛石回填任务。八宝亲自抓工程质量,抓工程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了7600多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展示展销厅、办公用房、职工食堂等工程建设。

目前,联合总社已同绵阳雪宝乳业公司联合批量生产大众口感的酸奶,并为国航专供酸奶、肉酱系列产品,成立了红原云尚日用化学品有限责任公司、红原更攀农畜产品开发公司、红原县原尚源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举办各种培训,直接解决34名贫困人员就业问题。

“这就相当于搞了个产业联盟,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红原农牧民自己的大企业。”八宝说,更攀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总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占总股的20%,13个贫困村占15%,34个村占10%,40个专业合作社占15%,合作总社占30%,县供销社占10%,已成为阿坝州最大的一家农牧民专业合作联合总社,拥有草原面积15万余亩、各类牲畜1万余头、参社社员1万余人,覆盖全县11个乡镇34个村,辐射人口约3.4万人,开发了乳制品、肉制品、化妆品等4大类12个品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