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博物馆群建设按计划推进 “综合博物馆区”预计明年6月建成

2021-01-16 08:40:35来源:成都日报编辑:覃贻花

四川大学博物馆群效果图

近几日的成都,被冬日的暖阳眷顾着,而在位于望江路的四川大学博物馆群建设现场,一派井然有序的施工景象。为加快成都建设公园城市和四川大学建设“双一流”大学,成都市政府和四川大学携手共同打造四川大学博物馆群。2019年9月29日,该项目在四川大学123周年校庆日正式开工。记者了解到,经过一年多施工,各项工作正按计划进行推进,博物馆群一期——“综合博物馆区”按计划将于2022年6月建成。

定位“四区一带”

未来将成城市新地标

四川大学博物馆是西南地区建立最早,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今四川大学博物馆前身)开始筹建,由美国学者戴谦和教授出任馆长。到20世纪40年代,华大博物馆已被誉为“西南最完善之博物馆”。迄今,馆藏文物已逾8万件。

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创建于1935年,1952年合并了原华西协合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部分动植物标本。现馆藏有植物标本80余万份,动物标本14万余号,植物标本数量位居全国高校之首。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植物标本馆就被收入《世界著名植物标本馆专集》,为世界重要标本馆之一。馆藏最早的动物标本采集于1907年,馆藏最早的植物标本采集于1884年。

四川大学博物馆群项目规划范围为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东门片区,主要建设内容为打造“四区一带”(四区:综合博物馆区、研学博览区、小型博物馆区、博览文创拓展区;一带:滨江博览文创带),开放型市校共享公共文化空间,力求成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新名片、世界文化名城新地标。

除了已处于施工阶段的综合博物馆区外,占地约32亩的研学博览区,将通过改造滨江楼、文科楼的建筑立面,拆除川大围墙、提升博览功能,形成科研博览、教学办公与滨江开放空间融合无边界的研学博览空间;占地约26亩的小型博物馆区,将置换材料化学大楼,东区印刷厂等非博览功能,并对建筑进行改造,打造小型博物馆群落;博览文创拓展区则将依托四川大学校史馆、图书馆等增加微展览及临时展览空间。

博物馆聚落与绿道融合

实现校园与公园的开放共享

四川大学博物馆群属于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项目中的望江坊,由成都城投集团下属成都统建城开公司承建。目前,正在加紧建设的是综合博物馆区,由改建四川大学博物馆、自然博物馆两馆,新建一个3万平方米的博物馆和一栋高87.4米的综合科研楼三部分构成,总建筑面积约7.3万平方米。

“经过一年多施工,综合博物馆区无论是新建还是改建部分,正按计划进行推进,预计2022年6月建成。”据成都城投集团下属成都统建城市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新建博物馆建筑高度为34米左右、层高7米,老自然博物馆建筑高度18.1米、层高为5.1米,新老馆之间将通过扶梯坡道以及阶梯式展厅来弥合新老建筑之间的层高差异,保持了动线和功能上的连续性,使新老建筑真正融为一体,保证了在博物馆内部连续的流动的观展体验。

从四川大学博物馆群的规划看,它的另一个角色是“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与其他博物馆群不同的是,由于由四川大学与城市共建,四川大学博物馆群还与城市周边资源紧密结合。利用四川大学博物馆特有的地理位置优势,将博物馆聚落与望江楼公园及锦江绿道充分融合,打造开放共享的特色滨水空间。通过拆除博物馆群到望江楼公园南端的围墙,利用校园围墙的边缘空间促进景观要素的融合渗透,提升望江楼公园的景观环境,实现校园与公园的开放共享。

本报记者 段祯 图据受访者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