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2021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成都举行,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张曙红在大会分论坛上发言。全文如下:
以制度创新引领报业创新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 张曙红
(2021年6月3日)
很高兴来到成都参加2021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我们这个分论坛是以“新传播环境下报业新闻出版活动监管创新”为主题的,经济日报作为一家中央党报,首先是报业监管的对象;同时,作为一家报业集团,我们也承担着对直属媒体新闻出版活动进行监管的职能,是报业监管的主体。受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同志委托,在此,结合近年来经济日报社对所属国有文化企业监督管理的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第一、报业监管首先是政治监管,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管媒体,是我国报业监管体制的本质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严格落实政治家办报要求,确保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对党忠诚可靠的人手中。”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必须抓在党的手里、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党刊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
在新时代,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
为把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经济日报编委会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理论武装,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进编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学习质量,丰富学习形式,注重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职尽责能力,推动学以致用。结合中央巡视整改,深入开展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编委会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建立报社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制度,及时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并将其与日常宣传报道和内部管理紧密结合,强化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政治担当。加强马克思新闻观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着力提高青年编辑记者的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形态,切实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建设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党支部,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切实解决“两张皮”问题,把讲政治的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之中,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双促进。
第二、坚持国有文化企业的功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报业要加快发展,必须在党和国家的大局中找准自身定位,厘清发展方向。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适应媒体深度融合的新趋势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经济日报社发展规划纲要(2021年-2030年)》《经济日报社深度融合发展五年(2021-2025)规划》《经济日报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规划(2021-2025)》。通过一系列的顶层设计,确立了把经济日报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经济特色和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中央党报、经济大报的发展目标,明确了构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的发展战略和路径。在规划制定过程中,使干部职工进一步认请了形势,凝聚了共识,明晰了方向。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快经济日报各项事业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主责主业,大胆改革创新。从贯彻新发展理念出发,经济日报编委会提出了“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思路,强调要紧紧围绕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按照集约、高效、可控的原则,将人力物力向优势领域聚集,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内容、拳头产品,巩固发展特色品牌、龙头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激活存量、用好增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减少同质竞争,提升整体发展效能。
按照“减量化改革、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加大了直属媒体改革和整合的力度。以提高优质内容和产品生产能力为出发点,着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市场主体地位建设,尽快形成文化产业合理布局。先后完成了经济日报出版社与原中国经济信息杂志社的重组,对证券日报社、中国书画杂志社、农村金融时报社进行整合,对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和中国花卉报社进行合并,促进直属单位之间资源互通、优势互补。目前,直属企业数量由16家整合为11家,提质增效成果初步显现。重整后的各直属媒体坚持立足行业、服务行业,积极适应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新需求,瞄准“经济信息+政务+服务”,努力提供专业化的行业资讯和信息服务,指导和服务行业经济发展,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经营状况逐步改善。
↑2021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分论坛现场
第三、监管创新重在制度创新。必须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压实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报业监管的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创新体制机制,把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为加强对直属企业的常态化管理,创新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监管责任。经济日报社对所属国有文化企业监督管理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实行在编委会集体统一领导下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各职能部门依据各自行政职能履行管理职责,进一步厘清了主管主办职责,有效促进“四管”要求落实,确保编委会对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宣传业务的终审权、领导干部的任免权。报社建立了总编辑办公会、行政办公会和直属企业办公会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中央文件精神,通报工作情况,及时研究部署所属企业改革发展工作。我们对报社原有关于新闻出版活动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出台了《经济日报社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加强文化企业管理的实施方案》,以及《加强直属企业领导干部管理的规定》《加强直属企业新闻记者证管理的指导意见》等专项制度和规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使监管有章可循。
二是建立新媒体平台及账号运营管理机制。根据中央有关部门部署要求,我们制定发布了《经济日报社新媒体账号运营管理办法》《经济日报社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企业新媒体平台(账号)管理的指导意见》,坚持一个标准、一体管理的要求,将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动员功能的传播平台纳入管理范围,指导直属媒体对采编发管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规范,对现有新媒体账号进行全面清理,关停了一批“僵尸账号”。在做好新闻出版行政许可资质年度核验、重大选题审核报备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媒体平台账号审读工作机制,以退休老同志、高级编辑及采编部门业务骨干等为主体,成立新媒号账号审读组,开展常态化的审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堵塞漏洞,确保新媒体传播导向正确,合规运营。这个机制经过半年多的运行,效果良好,在落实新闻出版监管要求、保证出版安全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健全、完善考核评价和薪酬激励机制。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原则,对所属国有文化企业开展以年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重点内容的综合考核,细化了社会效益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规范了社会效益考核的程序和方法,并将综合考核结果运用到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中,与企业工资总额和企业负责人薪酬直接挂钩。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和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实现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与经营责任、经营业绩、经营风险相匹配,落实企业全员考核评价要求,增强了管控力和执行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初步形成了有文化企业特点的考核评价和薪酬激励机制。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庆之年。回望来路,我们激情澎湃;展望前程,我们信心满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紧扣主题主线,锐意改革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守好阵地,推动经济日报及所属媒体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舆论支持,为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封面新闻已获得本文转载授权,未经版权方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
编辑 : 谢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