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既“治已病”又“治未病” 诉源治理巧解纠纷

2021-06-11 16:34:10来源:新华社编辑:

2019年6月18日,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人民法院法官在虫草季走进虫草草山,进行法治宣传。(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供图)

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到86.87%,通过调解撤诉的民商事一审案件占比60.61%……记者10日从四川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新实践论坛上获悉,通过统筹推进诉源治理,四川法院交出了一份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优秀答卷。

今年5月,成都市青白江区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的614名员工拿到了5400多万元被拖欠一年多的工资和补偿款。2019年,该企业出现债务危机,由于还涉及其他案件,企业账户被法院冻结和查封,员工权益迟迟难以兑现。

“这批案件法律关系很明确,证据也充分,无论是走仲裁还是诉讼程序,处理案件本身都不困难。但企业没有财产可供执行,职工胜诉后也只将拿到一张‘法律白条’,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建议职工走调解程序。”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法院法官肖敏说。

2020年4月,青白江区法院联合当地人社局、工会、司法局等多家单位共同对这批案件进行劳动纠纷“一站式”联动化解:工作组入驻企业1个月,促成企业与职工签订人民调解协议,法院对协议进行司法确认。为了保障职工的权益尽快兑现,法院还多次与企业协商,将一笔应于2020年6月收到的1740万元款项专项用于支付职工欠缴的社保费和部分工资。2021年5月,职工所有权益全部兑现。

“这批矛盾纠纷能通过非诉讼途径高效化解,体现出人民法院并非关起门来‘就案办案’,而是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优越性的体现。”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四川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里赞说。

2020年7月13日,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在基层开展工作。(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供图)

2021年2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明确提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为了系统推进诉源治理,近年来四川省各级法院集成律师调解、人民调解、商事调解、公证、仲裁等资源,打造一站式“解纷服务超市”,全省已有208家法院有第三方调解组织入驻。

除了促进矛盾纠纷高效化解,诉源治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郭彦表示,多年来,成都法院的受案数和结案数一直居于全国前列,自2016年开始探索诉源治理以来,大量本会涌进法院的矛盾纠纷被化解在前端。目前成都已实现约80%的劳资纠纷化解于仲裁前置程序、96%的道路交通纠纷诉前化解。2020年,成都市法院受案总数实现了10年来首降,下降了2.23%。(记者吴光于)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