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会形成这些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

2021-06-17 06:52:5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6月16日,解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现场。 四川在线记者华小峰摄

发布人

唐文金 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常务副主任

陈冠松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

杨 昕 省发改委副主任

刘 东 科技厅厅长

主持人

傅思泉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6月16日,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举行解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唐文金在发布会上介绍,这次全会有4个方面特点,形成了5个方面的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

四川在线记者唐泽文

四个方面的特点

●把握发展大势,主题重大

●对标中央精神,主线鲜明

●坚持问题导向,举措有力

●注重集思广益,决策科学

唐文金介绍,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把创新发展摆在“两个大局”和“三个新”的时代背景下来审视谋划,坚持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提出一系列重大思路、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具有4个方面的特点。

把握发展大势,主题重大。这次全会是在“十四五”开局起步、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聚焦“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落实党中央推动创新发展整体部署,契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定位,对于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动新时代四川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对标中央精神,主线鲜明。全会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梳理、深入学习、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并将其作为主线统领和贯穿《决定》全篇,对我省创新发展作出前瞻布局和系统谋划,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化为四川行动,充分体现了省委心系“国之大者”、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

坚持问题导向,举措有力。全会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研究创新发展,坚持“小切口、大纵深”,聚焦解决创新主体活力动力不足、创新成果市场化转化能力不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程度不深、创新发展体制机制不活等突出问题,研究提出一系列具有较强针对性和突破性的政策举措。为形成更强的政策综合效应,还配套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从10个方面提出具有较高含金量的政策“干货”,力求让各类创新主体更有现实获得感。

注重集思广益,决策科学。省委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年初就决定将其作为今年三件大事之一来抓,早谋划早启动全会筹备工作。为高质量开好全会,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直接领导全会文件起草工作。其间,组织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先后召开多次会议对《决定》稿和配套文件进行会商讨论,广泛征求并认真吸收党外人士、科研人员、企业家、决策咨询专家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充分彰显了省委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作风。

五个方面的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

●锚定了“四个提升”的目标任务

●优化了“五大区域”的创新布局

●强化了“三大环节”的创新链条

●突出了“三大主体”的地位作用

●构建了“四大领域”的政策体系

唐文金表示,这次全会主要有5个方面的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具体为:

锚定了“四个提升”的目标任务。全会提出,经过“十四五”时期努力,进一步提升我省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创新体系运行质量和整体效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围绕这些目标任务,全会还采取定性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对创新发展的核心指标提出了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要求,强调实现“两个高于全国”和“一个倍增”的具体目标。

优化了“五大区域”的创新布局。全会坚持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引领,优化区域创新布局。立足各地比较优势,逐一明确了全省五大区域推进创新发展的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成都平原经济区重点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和高端现代产业创新,打造成德绵眉乐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产业链价值链迈上中高端;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强化产教融合和技术创新应用,促进资源能源高效开发、产业提档升级和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攀西经济区重点以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全面提高战略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水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重点强化绿色发展科技支撑,发展高原特色产业。

在全域布局基础上,全会突出了成都和绵阳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提出要增强成都创新主干和极核功能,提升中国(绵阳)科技城创新能级,构建以成都和绵阳为主引擎、成都都市圈为主承载、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为重要支撑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

强化了“三大环节”的创新链条。全会针对我省在“三大环节”存在的问题短板,提出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在基础研究环节,重点是强化以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着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在技术攻关环节,重点是聚焦构建工业“5+1”、农业“10+3”和服务业“4+6”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引领性前沿技术攻关,大力发展重大工程科技,着力解决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在成果转化环节,重点是建立面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中试平台,建设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加快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突出了“三大主体”的地位作用。全会把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动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部署,着力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的活力动力。高校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优化高校基础学科体系,提升创新源头供给和人才供给作用。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全会提出要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加大对分散重复、业务交叉的科研院所整合力度,探索建立区别于其他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推动成为重大科技突破的主力军。企业是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全会提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导民营企业持续增加创新投入,培养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为打通各类创新主体之间创新合作通道,全会提出要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快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构建了“四大领域”的政策体系。全会坚持系统观念,对建好平台、集聚人才、创新机制、优化环境这4个问题作出整体安排,为创新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平台方面,重点是布局战略科技、产业创新和服务功能3类平台,形成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创新平台体系。人才方面,重点是健全重大人才计划实施机制,深化人才先行区建设,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机制方面,重点是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促进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创新成果充分涌现。环境方面,重点是加大财税金融等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造运用,着力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营造支持创新创造的一流生态。

同时,全会还就加强党对创新发展的全面领导作出重要部署,强调统筹构建“领导小组+专项工作组”的组织体系,健全突出创新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以过硬举措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