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俯瞰大凉山:逃离悬崖村的他回来种梦丨记者蹲点日记

2022-05-16 06:49:14来源:封面新闻编辑:刘波

马海里根 封面新闻记者席秦岭 航拍视频由昭觉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逃离悬崖村,曾经是四川凉山州昭觉县悬崖村的村民莫色尔布一家的梦想。

悬崖村的卫星地图(昭觉县自然资源局供图)

为此,父亲曾把家从山上搬到山脚,还用尽全力送子女进城念书。初中毕业后,哥哥留在了城里打拼,姐妹也都外嫁了。唯独莫色尔布,在城里分到新房后,又选择了回归悬崖村。他在山脚种下412棵脐橙,放飞他家“富贵吉祥”和 “家和富贵”的梦想。

新生活,像一把摇摇椅,任他的身体在相隔70多公里城乡之间不停地摇摆,但他的内心无比坚定:我家的支柱产业在悬崖村。

新家

门前开着索玛花

莫色尔布生于1980年,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孩子才5岁。在凉山彝族地区,他算是生育得很晚了。

他有两个家,一个家在昭觉县城沐恩邸社区,一个家在离县城70多公里的悬崖村。

城里的家,暖黄色的新楼房,100平方米,正对着小区宽大的活动广场,绿化带里树木葱郁,紫红色的索玛花开得正艳。家,离幼儿园很近,走下楼梯,步行几分钟就到了。

悬崖村村民莫色尔布幸福的一家

在城里拥有这个漂亮的新家,他只花了一万元。2020年5月,村里84户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时,他从悬崖村搬进了这个楼房。去年,莫色尔布花了三万块钱,把房子装修一新。屋里,除了省委省政府发的柜子、桌子等家具外,他还添置了全套家具和家电。客厅里,挂着大幅“富贵吉祥”和“家和富贵”的画,他还捉了两尾鱼放进水族箱里供儿子玩耍。拉开冰箱门,只见里面装满了腊肉和香肠。他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坐在柔软的沙发上看电视,喝着饮水机烧开的水,睡着舒适的大木床……

平时,老婆吉牛铝洗呆在这个家里,照顾儿子,她的肚子里还孕育着一个新生命。儿子很喜欢这个新家,告诉莫色尔布,“我长大了要当老板,给妈妈煮饭吃。”莫色尔布不喜欢儿子的这个梦想,他更愿意儿子将梦想改为“我要好好念书,上大学。”

逃离

父亲带着家人下山送孩子进城求学

在悬崖村,莫色尔布在指着老家的房子讲述父亲带着一家人逃离,他又回归的故事。

上大学,是他们这个家共同的心愿。

莫色尔布的父亲未上过学,但当过兵,算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在他5岁那年,父亲和村里另外5户人响应号召,踩过218级藤梯,把家从悬崖之上搬到了河谷。

尽管在逃离,但在他看来,大家对这个悬崖之上的村庄感情复杂。 200多年前,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才选择到悬崖之上安身立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悬崖村曾是祖先的桃花源,甚至活得比山下的人还要好。只是后来,社会经济发展了,悬崖村因为交通不便,被时代远远甩在了后面。

悬崖村入口(帕查有格供图

搬家,对于他父亲来说,更大的宏愿是为一家人寻找一条出路。

山下的房子,也是在政府帮助下建起来的,他们还找人用油漆写下了一句话“牛觉社人民永远不忘共产党”。门口,就是奔腾不息的溜筒河;对岸,还有一条国道,不时可看见汽车驶过的影子。

父亲带着家人在山下种水稻,种玉米,还叮嘱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靠知识改变命运。

山上,还住着他们血脉相连的亲人,遇到红白喜事,莫色尔布会跟着父亲爬藤梯走亲戚。

其实,那时山下的日子并不比山上好。小时候,他家里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快断粮的时候,父亲就背上背篓攀上藤梯,向山上的亲戚借土豆,等到水稻和玉米成熟时,再上山还粮食债。

航拍悬崖村

靠知识改变命运,他父亲心中的这个信念从未改变过,哪怕他母亲去世了,父亲依然拼着老命,坚持送4个孩子上学。哥哥在昭觉县城念完初中,升学失败,便留在城里打拼,慢慢站稳了脚跟,还买了房。莫色尔布小学毕业时,考上了县城的中学,也进了城,姐姐和妹妹也在县城念完了初中,但他们都没能继续升学。

初中毕业后,莫色尔布四处打工。他去过北京、广东、内蒙古等地,“在工地卖过力气,也在服装厂踩过缝纫机。” 莫色尔布说,因为没有文化,他在外面经常受欺负,有时连工钱都拿不到。

因此,他家依然没能摆脱贫困,成为阿土列尔村84户精准扶贫户之一。

出路

412棵脐橙带来的希望

航拍悬崖村的脐橙园

直到我国打响脱贫攻坚战,才给他家带来转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把脱贫攻坚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举全党全国之力向绝对贫困宣战。2013年深秋,习近平总书记在苗家黑瓦木楼前一小块平地上,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作为脱贫任务最重的“三区三州”之一,凉山的脱贫攻坚事关全国脱贫攻坚的大局。在这场大决战之中,凉山打出了“组合拳”:住新房、修通路、抓就业促增收、激活土地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莫色尔布在悬崖村伺弄他的脐橙园

2016年,村里争取到了15万元资金种脐橙。莫色尔布看到了希望,他不再外出打工,而是留在悬崖村,在3亩地里种下412棵脐橙。

莫色尔布把这片果园当成命根子,精心侍弄着,种下的第一年就挂果了,卖了一万块。2020年5月,他家分到新房后,他把老婆和孩子安顿在新家,自己又跑回村里种脐橙。农闲时,他在昭觉县城周围的工地帮人装修房子。

2021年2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莫色尔布背着他种下的脐橙(阿克鸠射供图)

自2012年以来,8年间,中国近1亿人摆脱绝对贫困,莫色尔布是其中之一。

昭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马比小龙介绍,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去年起,昭觉县农业农村局请来成都的专家,为悬崖村50亩脐橙园免费提供种植和生物防控技术指导,并把莫色尔布和另外一位村民培养成“土专家”。

“这个举措,为我的果园减少了很大一笔开支。” 莫色尔布算了一笔账,去年,他种脐橙只花了上千块肥料钱,加上卖水果和打零工挣的钱,他家年收入有7万多元。

在城里生活的妻子也没闲着,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厨师、电工和彝绣等培训班。她买了一台缝纫机,没事时,就在家里绣绣花,有时,一个月可以挣上两千多块钱。

从悬崖村到沐恩邸社区再到悬崖村,莫色尔布一家的生活蒸蒸日上。那412棵向上生长的脐橙,寄托着他家“富贵吉祥”和 “家和富贵”的希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