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建功新时代 老区开创新未来——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观察

2022-05-25 14:43:32来源:中国改革报编辑:覃贻花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长潭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依山而建,白墙黛瓦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犹如一幅水墨画,美不胜收。(巴中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广元市苍溪县境内正在修建的成绵苍巴高速嘉陵江特大桥 高寒 摄

小学生在巴中市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为烈士墓碑上的五星描红 高寒 摄

“有个地方是南方的北方,是北方的南方,这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是巴人的故乡,是红军的故乡……”在四川省巴中市,25048名红军烈士的墓碑静静矗立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来自通江县沙溪镇小学五年级的上百名学生正在为烈士墓碑上的五星描红,以寄托哀思、缅怀先烈。

川陕革命老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界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二大苏区。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川陕渝三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新发展理念,大胆创新探索,取得了历史性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

凝聚振兴发展动力合力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革命老区考察调研,强调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川陕渝三地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始终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强化组织领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统筹协同各方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对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工作予以大力支持。

忆历程波澜壮阔,看今天奔腾飞跃。5月16日,在朱德元帅和张思德同志家乡南充市仪陇县,曾经22岁代理县税务局局长、24岁任区委书记、31岁任县委副书记,今年88岁高龄的张思德族弟、老干部张思智,绘声绘色地向记者讲述着兄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生动故事和“两德”革命精神。

谈起对革命老区变化的感受,老人家很激动:“那简直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哟!过去是‘好个仪陇城、山高路不平,三天不下雨、脸都洗不成’,现在不但不缺水,走哪里都方便,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记者了解到,仪陇县城搬到嘉陵江边10多年来,人口增加到了18万,面积有20平方公里,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思德水库”,如今已成为一级水源保护地和四川省水利风景区,解决了22个乡镇、10.4万人饮用水困难和灌溉问题。“老百姓能有今天,全靠共产党的领导和国家的好政策。”张思智这样说。

事实的确如此。近年来,四川省创新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全省革命老区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省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专门负责推动全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座谈会,出台《四川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实施方案》、颁布《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编制《四川省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保护利用规划》等,打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政策“组合拳”,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步入法治化轨道。

陕西省健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体系机制,推动市县落实,组织宝鸡、汉中、安康、商洛4市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围绕《规划》定位编制实施方案,提出市县两级配套政策措施,细化工作任务。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支持下,四川省发展改革委指导绵阳、广元、南充、达州、巴中5市结合实际制定《规划》和《意见》实施方案、年度计划以及巴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交通改善等配套文件和专项方案等,强化统筹协调、推动省市县三级联动,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和终端见效,凝聚形成推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合力。

弘扬红军精神

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用唐代诗人李白的这句千古绝唱来形容80多年前红四方面军从陕西越秦岭、入四川闯剑门关等险关,浴血奋战、成功创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时的艰难险阻,一点也不为过。位于巴中市通江县的悬崖峭壁上,当年红军用镰刀斧头戳刻出的“平分土地、赤化全川”“斧头劈开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等一幅幅巨大石柱标语,是那样坚强有力、令人震撼!

“红军重修汉中路,巴山天险成通途。背二哥不怕硬老壳,挑夫不怕撞屁股。鲁班哪有红军好,红军能修通天路。”从小听着祖父参加红军革命故事长大的通江县委统战部部长赵园林至今还清楚记得红军为穷苦人修路的这首歌谣。她说:“过去路通了,但条件依然恶劣,才到镇上工作时到哪儿都是走路,一大早出发,七八里山路下午五六点钟才到。为了赶时间,经常和男娃儿一样爬上敞篷货车,还闹了个爬进装了满满一车活猪浑身都是猪粪的笑话。现在是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同样的路程只需不到半个小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川陕革命老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按照《规划》要求,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强化能源保障、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破解交通等瓶颈制约,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为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对内优化提升交通“微循环”、对外打通融入区域“大通道”,下好振兴发展“先手棋”,成效显著。兰渝铁路、西成客专、巴广渝高速、南大梁高速、达万高速、巴中恩阳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投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300公里;嘉陵江全线通航;武引二期灌区等重点水利工程基本建成,红鱼洞水库及灌区等工程加快建设;D720天然气输气管道改线、龙岗至巴中输气管道、元坝至阆中输气管道建成通气;国能南部生物质发电站建成投运;通信基本实现4G全覆盖。

陕西构建形成连接关中,通达重庆、成都等中心城市的“两横五纵”多层次立体交通新格局,汉中机场开通国内航线8条,可直达11个城市;西武、西渝高铁,西康、宁西铁路复线建成通车,阳安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加快建成;京昆、包茂等5条国家级高速公路贯穿川陕革命老区境内,宝汉高速汉中境内段建成投运,西镇高速、山柞高速开工建设。

在红四方面军曾历经24天激烈战斗强渡嘉陵江的长征出发地——广元市苍溪县红军渡,沿江15公里范围内已先后建起7座公(铁)路大桥。与南海高速互通的嘉陵江特大桥枢纽工程即将合龙,川陕革命老区振兴项目、全长321.551公里的成绵苍巴高速公路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一场以枢纽经济助力老区振兴的攻坚战在广元市全域打响。

谈起近年来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投入和扶持,巴中市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办公室主任王琼德深有体会地说,“十三五”时期,巴中市作为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39.1亿元,取得了由区域交通节点向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跨越的新成就。“航空运输从无到有,恩阳机场已开通16条航线;汉巴南铁路巴中至南充段开工建设,全市已全面进入高速铁路建设期。”

聚焦特色产业

打通“两山”价值转化通道

在巴中市南江县光雾山镇,巴中市文旅新区光雾山管理处主任张正一边介绍当地发展康养和民宿等特色产业的成效,一边带领记者参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通“两山”价值转化通道的场景。见证当年1200余名巴山游击队员4年战斗至最后一人可歌可泣革命事迹的茫茫林海和碧波清泉,年复一年、漫山红遍,已成为泽被后世的致富山、幸福林、忘情水。

“桃溪谷的水、罗盘顶的云,翻山越岭,为你一路万里行。大象洞的神秘,好客的桑树坪,碧波苍山,我把你四季追寻……”在达州市宣汉县渡口镇,巴山大峡谷景区管委会主任向鲜明向记者介绍了该县举全县之力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革命老区振兴模式,按照国家5A级标准建设巴山大峡谷旅游景区、点绿成金,直接带动102个村9万多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辐射带动周边包括重庆市城口县21个乡镇46万余人增收的成功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川陕革命老区以《规划》为引领,聚焦筑牢长江上游和秦岭生态屏障,因地制宜发展低碳、绿色、特色产业,全力打通“两山”价值转化通道;聚焦城乡融合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新村建设高质高效,着力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区、生态旅游目的地、秦巴山生态文明先行先试区,成效突出。

四川省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崛起路子,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利用川陕革命老区能源资源和生态旅游优势,加快推动资源开发和转化利用,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成功创建苍溪猕猴桃、通江银耳、渠县黄花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川陕革命老区人民圆了小康梦;5市28个贫困县(市、区)全部摘帽,23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大关。据巴中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岳峰介绍,近年来,巴中坚持“红+绿”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城市,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崛起新路子,全域纳入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巴中经开区被评为“四川省绿色发展范例城市”,易地扶贫搬迁巴中模式在全国推广。

陕西省川陕革命老区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迅速崛起,开发出汉丹江涉水旅游、大秦岭山地旅游等新的旅游线路,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94个、4A级以上旅游景区29个。绿色食品和生态旅游产值分别达到并超过789.2亿元和721.0亿元、增速分别为27%和32%左右,初步走出了川陕革命老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路子。

抢抓战略机遇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1933年6月底,红四方面军在广元市旺苍县召开了著名的“木门军事会议”。此次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以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次会议,对川陕苏区的巩固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80多年后,2015年10月,长征精神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此召开。2016年12月,首届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论坛在旺苍开幕。会上,川陕渝10市签订《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发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论坛广元宣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川陕渝三地围绕《规划》和《意见》加力加劲,着力打破行政界线分割,培育建设区域统一大市场,推动设立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区,建立统一协调合作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解决特殊困难和问题,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四川将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任务整体谋划,把项目作为推动振兴主引擎。与重庆共同出台《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建立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项目库,扎实推进项目落地。“十三五”期间,川陕革命老区累计储备重点项目793个、总投资1.9万多亿元,累计开工建设668个、完成投资8884亿元。

陕西省川陕革命老区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结合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富硒食品为重点的工业产业,经济增速连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由2012年的11.6%上升到2021年的13.3%。

“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势头强劲。”南充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余红梅说,近年来,南充市委、市政府以改革创新积蓄发展动能,把项目作为振兴发展“牛鼻子”,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1.98亿元。南部县“温州工业园区”已成为东西协作和区域协同发展样本,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开发区。

广元市发展改革委总规划师王天骄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元市已与重庆、深圳等14个城市确定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国家“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中,广元三大项目纳入、数量居全省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白叶一号”茶苗已扎根广元,枝繁叶茂。

“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是当年川陕苏区时期红四方面军的训词。如今,这一训词历久弥新,依然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必将继续激励千万川陕革命老区人民,在探索推动新时代川陕革命老区振兴之路上奋勇向前、跳起摸高,开创新的未来!(记者 王 进 李建飞 李凌晨 高 寒)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