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的巴蜀大地一派繁忙景象: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操作设备加紧抢进度;货运码头与车站,穿梭不停的船舶与车辆将“四川造”输送到各地;景区与商场,戴着口罩的人们来来往往,“打卡”购物……
为稳住经济大盘,四川各地主动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实际情况想办法、出实招,攻难点、破堵点。连日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兵分多路,探访多地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的新招实招。敬请垂注。
内江
出台“40条政策”精准施策稳市场主体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郑志浩
6月8日,内江经开区汉阳路,四川祥和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在全自动机械手的操作下,一只只医用口罩源源不断地产出。“这是内江首条医用口罩生产线,5月底正式投产,设计日产能可达50万只。”该公司副总经理黄宏告诉记者。
新生产线的投用,离不开内江对企业的精准帮扶。近期出台的《内江市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40条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助企纾困解难,其中就有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引导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等,提升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支持政策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发补贴、减租金、延缓各类费用等措施,为市场主体的持续健康发展护航。”内江市发展改革委产业科科长奉春华介绍。
该公司的资金压力也在“40条政策”的支持下得到缓解。“100多万元的留抵退税切切实实帮我们缓解了流动资金压力,加快了新生产线的投用进度。”该公司董事长张梦介绍,除了留抵退税,企业还享受到小微企业和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同时,作为一家产品出口到欧洲的外贸企业,公司还瞄准“40条政策”里的外贸企业保费补贴和物流补贴进行申请。
“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感到很温暖,我们正在积极申报。这些政策红利将为企业发展降本减负。”张梦表示。
接下来,内江将进一步做好政策解读,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让市场主体尽快享受政策红利。
遂宁
直播解读惠企政策 打好助企纾困“政策组合拳”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若晔
6月7日,遂宁市船山区餐馆老板舒品打开手机,进入“遂宁助企纾困政策线上解读”直播间。屏幕另一头,是税务、社保、金融、交运等相关部门科室负责人,他们根据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过程中收集到的高频咨询问题,梳理出119条企业关切的政策重点和疑难点进行宣讲,帮助企业吃透政策。
在2个多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宣讲“主播”向屏幕另一端的企业代表详细解读各类政策。遂宁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直播最高在线人数超千人,收到评论百余条。
“直播形式非常好,惠企政策实用性很强,讲解内容非常详细,帮助我们更清晰了解各项政策。”舒品说。
助企纾困解难,遂宁打出系列“政策组合拳”。在农业领域,出台了生猪补贴和临时救助补贴、支持撂荒地复耕复种、高标准农田补助、农业保险补助等政策。在工业领域,出台了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1条硬核政策措施。在服务业领域,针对餐饮行业,明确充分应用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出台的商户服务费优惠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各类省级、市级专项资金将向遂宁餐饮美食品牌打造推广、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创建等方向倾斜;针对零售业,明确对蔬菜批发和农贸市场、大型商超、外卖平台、城市生活物资配送物流快递等重点保供企业,在疫情保供中成效显著的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补贴。
资阳
出台11条措施“真金白银”稳定和扩大就业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杲
6月6日,资阳市人民政府印发《资阳市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十一条政策措施》,扎实推进2022年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
保市场主体稳定就业政策措施共有3条,主要涵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扩大投资创造就业3个方面。具体包括对承租国有房屋用于生产经营,经营暂时有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前景、技术有竞争力的中小微企业,一次性减免6个月房租;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对地方法人银行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向小微企业(含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含农户)发放的贷款,财政部门给予1.5%贷款贴息等。
鼓励创业和多渠道就业共提出3项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创业扶持带动就业,积极补充创业担保贷款基金,各县(区)建立1000万元以上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加大未成年人保护、社区为老服务、残疾人福利等岗位购买服务力度,增加就业机会等。
在稳定重点群体就业的4条政策措施中,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人员等就业。
在优化就业培训和服务方面,将围绕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群体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1.2万人次,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精准对接,通过开设订单班定向培养企业紧缺人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乐山
发力工业稳增长 规上工业跑出“加速度”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小清 王晋朝
6月8日,乐山市五通桥区新型工业基地内,协鑫(一期)年产10万吨颗粒硅项目第一条生产线核心装置正抓紧调试,全力冲刺二季度投产。不久前,位于厂区内的110千伏协鑫临时变电站正式投运,成为今年乐山“中国绿色硅谷”首个正式投运的变电站。
不仅是电力。上月底,五通桥区挂牌成立“绿色硅谷博士工作站”,集中攻坚光伏产业技术难题;开展“硅漂”、送岗、赋能等“八大行动”,还收集并解决园区要素保障、行政审批等重点问题70余个。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乐山市在精准用好国家、省惠企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乐山市工业稳增长若干政策》,从支持工业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工业企业绿色发展、支持工业企业升规上档、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等多个方面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为稳定工业增势夯实基础支撑。
政策落地,关键在及时和精准。近日,乐山市、县两级组建51支工矿企业帮扶队,选派589名帮扶干部深入车间厂房,以要素保障、强化项目支撑、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为重点,促进企业正常有序生产。
系列政策和帮扶措施见成效。1至4月,乐山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三;营业收入、利润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三和第一;全市晶硅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80.2亿元,同比增长313.3%。
泸州
千人大走访 深化“放管服”为企业破难解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启龙 范芮菱
近日,泸州市江阳区商务局政策服务队队员冉雷涛、赵曜为泸州邓氏烟酒食品有限公司送来惠企政策。得知门店将享受减租降费和延期还贷政策时,公司负责人邓德平激动地说:“这真是一场‘及时雨’,可以让我们少一些压力、多几分底气。”
这只是江阳区启动“千人走万企·暖心解难题”大走访活动以来,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的一个缩影。5月起,该区1000余名机关干部通过定点定向定行业的方式,深入辖区内1.3万余家企业,为企业送政策、问需求、解难题、助发展;组建60余人的营商环境观察员队伍,督促惠企政策落细落实。截至目前,已走访企业7039家,收集问题诉求4362个,解决问题诉求235个。
不仅纾困解难,还要为市场主体提供高质量的检察服务——今年3月,泸州成立全省首个将民营经济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的“双保中心”,旨在解决举证难、侵权事实认定难等问题。“双保中心”在泸州7个县区检察院分别设有工作站,并设立驻泸州老窖检察官办公室,延伸检察服务职能,精准服务泸州名优酒支柱产业。
泸州还着力项目投资稳增长,夯实经济增长后劲。目前,全市储备库项目961个,计划总投资6439亿元。接下来,泸州将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企业投资项目综合审批等改革,营造便捷高效的市场投资环境,持续激发经济增长潜能。
南充
深入开展六大活动 优化营商环境促发展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斌
今年以来,南充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力以赴稳增长,持之以恒优环境,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南充出台“我为民企办实事解难事”40条措施,深入开展“我为民企创环境、保要素、融资金、谋创新、维权益、优服务”六大活动。从今年起,南充将每年的11月1日设立为“南充市企业家日”,在全社会营造重商亲商的浓厚氛围。
南充还引导县(市、区)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及风险补偿金、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等风险补偿类基金2.57亿元,有效解决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及资产实力较弱、缺少抵押质押资产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南充风险补偿基金运行以来,累计撬动合作银行机构发放信贷资金5.79亿元,已惠及市场实体企业约2500个,带动就业约2.5万人。
良好营商环境助推项目招引。结合全省制造业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第二季),南充邀请全国500强龙头企业、行业领域优质企业前来考察,组建招商小分队“走出去”对接沿海城市有转移意向的企业,先后促成总投资330亿元的永荣控股年产80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等49个延链、强链项目签约落地。将抓项目作为工业经济稳增长的主抓手,目前,48个年内拟竣工项目中14个项目已竣工,24个省级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3.2亿元,推进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巴中
政企面对面“摆问题” 着力为企业纾困解难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帆
“我们新招了80多名员工,原先的宿舍住不下,需要解决职工宿舍用房。”今年3月底,平昌县召开的今年首场政企恳谈会上,巴中智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彭智提出,“这是当前我们厂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四川平昌经开区管委会立即组织专班现场摸排走访,寻找解决办法。3天后,该公司的部分员工搬进距工厂约2分钟路程的新宿舍。
在巴中临港产业园,去年6月才投产的四川永润欣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已完成“小升规”的蝶变,成长为一家规上企业。在该公司总经理凌选看来,企业的快速成长与当地政府的贴心服务分不开。去年3月以来,作为该公司专门服务人员,恩阳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岳亭陆续为该公司办理过营业执照地址变更、环评、进出口许可证、注册子公司等多项事宜,为企业节省了办事成本。
这是巴中重商、亲商、安商,千方百计稳经济大盘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巴中市推出“1+6”稳增长系列政策,探索政企面对面、“巴中跑团”政务服务代办机制等方式,为企业纾困解难。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10.37亿元,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8498万元,并通过“免申直返”方式为1193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31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