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在宣汉召开

2016-09-28 13:51:41来源:四川在线-达州频道编辑:彭焘徐洋

四川在线达州消息(记者 徐洋 图/文)9月27日,第十一届(2016)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在达州市宣汉县开幕,来自国内外畜牧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计60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中国牛业发展大会。会上,中国畜牧业协会与达州市人民政府在肉牛产业发展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表彰了蜀宣花牛“牛王”、“牛后”及达州市十佳肉牛养殖大户,分别获得10000元现金奖励。

四川是农业大省,达州是全省畜牧业大市,宣汉县是全省牛业大县;养牛历史悠久,具有发展牛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牛业产业基础较好;牛业产业化发展经验和成效显著,带动了山区农户发展养牛和饲草种植脱贫增收。据了解,去年以来,经过中国畜牧业协会及其牛业分会领导和专家多次前来宣汉考察后指出:宣汉县的牛业产业发展经验,对于引导全国牛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最终确定第十一届(2016)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在达州市宣汉县召开。

达州是四川省肉牛产业带重点核心区,不仅具有发展养牛业的传统和丰富经验而且还有宣汉黄牛、蜀宣花牛等优质品种。近年来,达州把发展养牛业作为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大力实施肉牛养殖、繁育重大项目,全力推动养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肉牛及其产品受到了市场的广泛青睐,养牛业已经成为促进一方经济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去年,全市牛饲养量达109万头,出栏肉牛35万头,外销活牛达20万头以上,居全省农区第一位。

截至2015年底,宣汉县牛饲养量达28.8万头(其中存栏19.2万头、出栏9.6万头),占全省的3.3%,蜀宣花牛存栏7万头;牛肉产量11784吨,实现牛业产值7.5亿元(其中,乳业产值5990万元),占畜牧业产值20.1%;养牛农户户均养牛收入30680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762元。宣汉县已成为四川省农区养牛第一大县。并先后成为全国商品牛基地县、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

开幕式上,中国畜牧业协会与达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在肉牛产业发展上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协会在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品种改良、科学技术、项目争取等方面为达州市提高指导和帮助;组织专家协助达州市制订肉牛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包括协助制定肉牛繁育、饲养、营养、疫病防治、标准化生产、屠宰加工、产品营销策划等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规划。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人员观看了牛文化文艺展演。还深入牛文化展览体验馆,宣汉县蜀宣花牛养殖场,宣汉县锦宏蜀宣牧业有限公司,宣汉鸿运肉牛养殖场,宣汉大巴山牧业有限公司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

新闻链接:

“牛王”“牛后”看这里

开幕式上,大会为“牛王”、“牛后”和达州十佳养牛大户予以表彰和10000元现金奖励。据了解,此次表彰是经中国畜牧业协会组织,达州市各县(市、区)推荐,中国畜牧业协会及达州市、宣汉县共同审定。

“牛王”3岁3500斤 可卖4万元

“‘汉汉’能够被评为‘牛王’我非常兴奋。”“牛王”养殖户何明全说,目前“汉汉”3岁 了,重达3500斤,可卖4万多元钱。

牛耳标号为XH14606的公牛取名为“汉汉”,它今年三岁、体重3500斤在此次评选中荣获“牛王”称号。据“牛王”主人何明全介绍,他准备把“汉汉”再多养一段时间,让它再长200斤就卖了,“现在估计至少卖4万元,一般的牛价在1万多左右。”

何明全是宣汉县上峡乡宝塔村3组人,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养牛,“那时只养了几头,规模小,技术也不行,效益也差。”无奈之下,何明全选择外出务工。“后来,政策好了,各方面条件也好了,”2011年,何明全又回到宣汉投资200万元建立了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有100多头牛,“今天能够获得‘牛王’称号,我很高兴,来年我还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牛上加牛 “牛后”“十佳”一人全揽

今年48岁的陈远柏是养牛大户,今天不仅获得达州市十佳养牛大户称号,所养母牛“宣宣”还一举拿下“牛后”桂冠,据悉,“宣宣”今年2岁,1500斤。

“几岁的时候就开始放牛,一放学回家大人就让我放牛,可以说我是骑在牛背上长大的。”从小家境贫寒的陈远柏对牛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早年间在达州经营了一家酒楼,但看着牛肉价格一天高过一天,经过考察他发现了牛的商机,于是,2012年,陈远柏毅然放下酒楼生意,集结5个股东投资3000万元到宣汉大成镇开办了自己的养牛公司。

“才开始养牛时,我还被牛拱伤了,住了一个多月院。可以说,我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在牛棚里。”经过三年多不断地探索和总结,陈远柏靠科学饲养,如今繁育场设施完善,养殖规模可达1500头,年可繁育蜀宣花牛600余头,销售推广3000余头,销售收入达800万元。

陈远柏说,此次被评为“牛后”的“宣宣”将继续产子,让它产出更加健美的后代。

“牛王”“牛后”评选标准?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执行会长许尚忠介绍,“主要考虑牛的整体结构、特征类型,以宣汉黄牛为母本,西门塔尔牛、荷斯坦牛为父本,体型较大结实;同时,根据牛的体型、体重、体高的相关数据,体型的丰满程度,四肢的协调生长和完美结构,通过肉眼感官以及测量数据来综合评定。”

牛业大会为什么会选择在宣汉县召开?许尚忠说:“宣汉作为一个县,有宣汉黄牛和蜀宣花牛两个著名品种,这在这全国都是不多见的,而且两种牛在全国牛种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蜀宣花牛很适合在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饲养,相对于其它品种,蜀宣花牛奶含钙量和蛋白质量都是很丰富的,希望当地能够加大对蜀宣花牛奶制品的开发和利用,让当地农户在肉质和产奶上获得双项收入。”

新闻加点料:

“蜀宣花牛”是以宣汉黄牛为母本,选用原产于瑞士的西门塔尔牛和荷兰的荷斯坦乳用公牛为父本,从1978年开始,通过西门塔尔牛与宣汉黄牛杂交,导入荷斯坦奶牛血缘后,再用西门塔尔牛级进杂交创新,经横交固定和4个世代的选育提高,历经30余年培育而成的乳肉兼用型牛新品种。于2012年3月获得国家新品种认定,被四川省确定为优良畜禽主推品种。

“蜀宣花牛”新品种的培育成功,标志着中国南方地区养牛业发展呈现出新起点,是中国畜牧业史上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科研成果《蜀宣花牛新品种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12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被列入四川省畜牧业主推技术。蜀宣花牛新品种已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近4年全县已向县外推广蜀宣花牛8万多头,为我国牛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全市牛饲养量达109.8万头(其中存栏75.1万头,出栏34.7万头),存栏能繁母牛近40万头,居四川省农区养牛第一位。现有34家牛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年外销活牛20万头以上、屠宰供应本地市场鲜销肉牛10万头以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