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年”活动,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常态化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和“回头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兑现“不落一户一人”承诺。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城乡环境改善年”活动,继续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持续整改环保突出问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今年,要特别抓好铁路沿线和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入达“第一印象”。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狠抓财政收支管理,今年一般性支出要再压减10%以上。严格债务管理,确保不发生大的金融风险。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监测预警,全力保供稳价;落实“房住不炒”定位,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持续释放投资消费潜力,夯实经济快速发展基础支撑。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开展“项目攻坚突破年”活动,加快重大交通、水利项目建设,确保达州机场等在建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早日建成,推动成达万高铁、西达渝高铁等早日开工。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计划”。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智慧社区试点工作。扩大产业投资,促进民间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达州发展建设,共同推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
●突出消费的基础作用。实施“服务业突破发展年”活动,重点加快秦巴物流园等百亿级服务业项目建设,培育壮大杨柳商贸物流园、复兴好一新商贸城等两百亿级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用好国家提振消费的“二十条措施”,打造一批特色消费街区,不断满足个性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培育更多新的消费增长点,力争消费增长11%以上。
——大力发展“6+3”重点产业,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实施“工业集群发展年”活动,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加快转变;联动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不断壮大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加快形成集群发展态势。抓好产业园区建设,新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实施“五十百千”企业培育工程,确保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00户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展“红色旅游提升年”活动,加快红色文化、巴文化、民俗文化与自然生态深度融合,提升打造一批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巴山大峡谷等创建国家5A级景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推进现代物流业突破发展。做优做强东向、南向班列,开通“蓉欧+达州”班列,抓好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启动创建综合保税区和航空口岸工作,加快形成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枢纽。
●推进现代建筑业发展,抓好达州建筑产业园建设,抓好建筑企业的培育引进和发展,提升“达州建筑”竞争能力,力争建筑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引进优势企业落户达州,加快一二三产业数字化改造,力争数字经济产值超过500亿元。
——主动抢抓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主动融入成渝城市群找定位、抓协同。主动抓好产业承接、创新链接、开放对接、要素衔接等各项工作。主动融入成都、重庆“两核”,配套承接两地产业转移;深化与万州、渝北等重点区域协作,推动达万一体化发展。
●增强中心城区引领带动和集聚辐射功能。实施“四城同创攻坚年”活动,重点拓空间、强功能、提品质;统筹三区加快发展,协同推动大竹、宣汉、开江县城联动,加快空铁产业新城、第二工业园区和亭子生态居住区规划建设,确保年底建成“双130”大城市;统筹抓好城市新区开发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
●坚定支持县(市、区)加快发展。支持开江县撤县建区,支持宣汉县、大竹县优化行政区划,鼓励各县市发展县域副中心,加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底部支撑。
●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优化乡镇布局,健全运行机制,做大做强中心镇、重点镇、卫星镇和特色镇,进一步优化市域地理经济版图。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激发改革活力。持续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农村、国资国企、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下大气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尽最大努力让企业生意好做、日子好过。
●挖掘开放潜力。实施“开放发展突破年”活动,紧盯大企业大集团,攻坚推进锂钾资源综合开发、天然气全产业链、金属新材料等精准精品招商,确保全年引进“三类500强”投资项目10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千亿元。
●增强创新动力。围绕“6+3”产业发展,加快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升至58%。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施服务供给侧改革。持续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大力提高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加强精神文化引领。深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百姓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引领力和发展凝聚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市,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抓好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灾害防治、食品药品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本报记者谭楚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