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村有棵“摇钱树”

2020-12-01 06:37:07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陈科

收获的季节,我们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一行去罗田村采风。

罗田村在四川渠县土溪镇,又名罗田坝,有天下良田的美名,相传乾隆皇帝当年就吃罗田的米,罗田米有贡米之称。正是稻熟季节,十里罗田十里稻香,宛如一条黄金的河流把稻香带给了“沿河”两岸。微风起出,罗田坝的稻子笑弯了腰,仿佛是欢迎我们的到来。村支书介绍,罗田贡米远近闻名,每到收获季节,十里八乡的乡亲,县内外的客商都来罗田买贡米,水稻也成了村上脱贫致富的骨干产业之一。

在罗田,坝下是水稻,坝上是遍坡遍岭的梨园,金灿灿的黄花梨挂满了山岗,硕大的果实,压弯了树枝,好一片丰收景象。县民协理事王光军是罗田村农家阅览室的主人,也是该村梨子基地的带头人。他站在路口,老远就招呼我们去他家里小坐。走进农家堂屋,他的妻子早已把蒲公英凉水灌满一个个纸杯,堂屋中间是招待我们的两桶梨,大家也不客气,大口大口吃起来。罗田村的黄花梨富含水分,用刀子削剥薄薄的梨皮,梨水就顺着手流下来,轻咬一口,清香的梨味沁人心脾。

品尝完罗田黄花梨,我们与王光军开始了面对面交流。

王光军年近七旬,高个方脸,十分健谈,说起罗田贡米、黄花梨、沙参等便滔滔不绝。他在原水口乡政府工作,干文化站长几十年,做乡镇文化勤勤恳恳,把水口的地域文化,民俗资源挖得深,研得透,有时乡干部拿不准的都找他解读。

在乡上当文化站长时,王光军就主动请缨挂包罗田村,并向乡上立下誓言,要改变罗田村的贫困面貌,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他深知,罗田坝有贡米,乡亲们有了饭吃,但缺的是钱。咋个才能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王光军自费去西安、广元、苍溪、华莹等地考察学习,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向土地要钱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乡上和村上的支持。

那年,王光军退休了,他把多年收藏的书籍送给乡上1000多册,自己留下1000多册带回家里,办起了农家阅览室。他想,治穷得先治愚,经济要发展,精神要先脱贫。

回到罗田村,王光军自费引进一批黄花梨树苗,在自家的几分地上种了起来。在他宣传示范下,加上乡上又贷款支持,村民家家买树苗,黄花梨在罗田村落地生根。乡亲不懂栽培管理技术,咋办?他又利用自己办的农家阅览室,对种植户免费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由于培训融合民俗民间技术与科学种植技术,受训后村民栽培管理的效果大不一样,他“梨子专家”之名也渐渐传开。

王光军把全部的心思用在果木栽培,长期劳顿,他的心脏出问题了,去重庆西南医院做了搭桥手术,又回到村上,他就又忙碌在黄花梨产业基地的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的产业发展上。如今,全村350亩黄花梨基地果实满枝,成为罗田村脱贫攻坚的骨干项目,全村的村民户平年收入12000余元。乡亲们都说黄花梨是他们的“摇钱树”。

王光军讲完故事,又请大家去他那几分地里摘梨子。顶着烈日钻进梨林,说来也怪,摘梨子时谁也没说“好热”,是黄花梨让大家忘了炎热的天气。

体验了摘梨子,我们沿着梨园中间的水泥路走,翻过一个山丫,见一个约60岁的老太婆提着一筐梨子从梨园出来,问“你家卖梨,一年能卖多少钱?”她说,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有我们两个老的。摘下的梨放在家里,村上一会儿来车拉,帮我卖,一年要卖一万多块钱。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