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四川候选人王家元:“石头开花村”的领路人

2017-11-01 17:17:3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记者:邓童童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邓童童 整理)十三年来,他完成了从成功商人到村干部的身份转变,并以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带领村干部群众,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转变。他创造了适用于贫困山村脱贫致富的独特发展模式,创建了被广泛推广的村民精神文化工程,让村里的“石头开出了致富、文明的花”,被老百姓誉为“最美基层干部”。

王家元带领村民种李子

出任村干部第一件事:打通全村村道

春风村位于川滇交界处,有接近200户人家。这里四面环山,交通闭塞,土地石漠化严重,村民们只能在石头缝里种点红薯玉米糊口,种点辣椒小葱换些盐巴钱。到本世纪初时,全村人均年收入不到1000元。

王家元在这里土生土长, 16岁离乡“走南闯北”,20年来积攒了不少经商经验和积蓄,成为了乡亲们眼中既见过世面,又有发展家乡想法的“能人”。

2004年, 春风村村委换届选举,回乡办采石场的王家元高票当选为村主任。要致富先修路,王家元一上任,就立下了军令状:任期内打通连接全村的村道,实现春风村几代人建条出村公路的心愿。

修路要集资,人均200元。村里很多人却不愿意掏,怕路没修好钱打了水漂。王家元毫不犹豫先行垫付了十多万元,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钱筹够后,王家元带领着村里男女老幼组成了筑路大军,住工棚、吃干粮、攀峭壁、搬大石……2006年,终于在陡峭的山里修起了四通八达的水泥路。

王家元与贫困村民促膝而谈

科学治“石” 打造特色农业旅游品牌

路修好了,接下来就要解决土地贫瘠的发展困境。王家元请来了筠连县的专家,针对村里土地进行会诊,结果这些石头并不是一无是处。山脚下乱石缝里的黄泥,虽不适合种庄稼,但特别适宜李子树生长;山腰坡耕地适宜发展花卉产业;山顶寒冷多雾,适合种茶叶。

于是,王家元号召党员干部开始带头示范种李子树、茶树,把一筐筐土、一桶桶水从山脚背到山顶。如果遭遇村民反对,他就买了苗子,带去村民地里种,让他们亲眼看结果。

为了盘活土地资源,王家元还引进了开发商,相继培育出“春风李子””、“春风花卉”和“春风龙井”三大品牌产业。

有了支柱产业,王家元又开始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定期举办李花节、品果节,星级农家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壮大起来。春风村逐渐形成了“春赏花、夏品果、秋观景、冬养生”的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品牌。从过去一穷二白的“石山村”,变成了花果飘香的“世外桃源”,村民们住上了小楼房,开上了小汽车,全村人均纯收入节节攀升, 2016年达到2.05万元。

解决家长里短 创起了村民精神文化建设工程

村民们富了,却又出现了新问题:一些村民沾上了不良麻将风气,输赢还很大。其中一个村民,几场麻将下来,把辛辛苦苦办一季李花节挣的钱输光了,回家与妻子吵架。他的妻子找到王家元诉苦,“王书记,我老公赌钱不务正业,这事你得管一管。”

王家元意识到这并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立即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开会商讨对策,最终确定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735”工程(7个阵地、3支队伍、5项活动)。

2013年开始,王家元按照“735”工程的要求,在春风村先后建起了文化长廊、农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村史陈列室、农民健身中心、舞台影院和农村信息服务站,组建春风农民文艺演出、春风志愿服务、春风乡贤3支队伍,每年在村里开展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同时,指导修订村规民约、修编家训,广泛开展和谐农家、好婆婆、好媳妇等创评活动。

有了这些精神文化生活载体,村民们农闲时间有事干了,看书、学技术、跳坝坝舞、参加健身活动……健康向上的活动占据了大部分休闲时间,赌博现象在村里已经少见踪影了。春风村也因此荣获了“全国文明村”、“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生态文化村”、“四川省四好村”等多项荣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735”工程更是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肯定为“筠连模式”,予以推广。

人物介绍:

王家元,男,汉族,1967年11月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腾达镇党委副书记、春风村党支部书记。

2009年,荣获“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荣誉;

201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

2011年,荣获“第二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

2012年,当选为十八大代表;

2013年,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

2016年,荣获“时代楷模”荣誉。

(上述先进事迹和图片均由四川省文明办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