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新者说】省人大代表李武琼:村里两年的大变化是心中最大的慰籍

2018-01-27 20:37:2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田珊

人物片名:

李武琼,30岁,省人大代表、泸州市合江榕山镇回洞桥村党支部书记。两年时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零到30万收入,带领村民致富。

精彩观点:加强基层干部激励机制,让有才华的年轻人愿意干,留得住。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丁宁 摄影 华小峰)“我的车又坏了,实在恼人。对不起,请你们等一下。”1月25日上午,当省人大代表、泸州市合江榕山镇回洞桥村党支部书记李武琼见到记者时,正着急与修车厂联系。今年30岁的李武琼,靠着这一辆车要每天来回奔波80公里,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因此车对她来说异常重要。“开了不到两年,出了不少毛病。”

拼劲十足 一天走访16户留守儿童

谈起工作,李武琼快言快语。

中专毕业后,李武琼曾在成都做过销售主管、超市店长。2016年初回到自己的家乡合江榕山镇回洞桥村,承担着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与省团委举办的公益项目童伴计划执行人工作。“我一个人要负责全村的留守儿童,每个月必须走访一遍,努力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李武琼回忆,那时,她每天早上7时出门,晚上10时还在村民家里调研。她刚去时,全村有178名留守儿童。截至去年年底,全村留守儿童已减少至114名。“我每天都会和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通电话,劝导他们回老家来。”

以前,回洞桥村是省级贫困村。和很多中国山村一样,几年前的回洞桥村因为基础薄弱、收入渠道单一,发展一直缓慢。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深入实施,回洞桥村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美丽的山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回乡来发展。”李武琼深切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村民的“回归”,不仅增加了村里的劳动力,留守儿童数量也正在减少。

创新发展 回洞桥村换发新活力

由于李武琼的拼命劲,赢得了村民的热爱。去年年初,她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当上村支书后,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成为李武琼的头等大事。这一年里,她与村班子成员干了许多事,有效地解决了村里经济发展瓶颈。

在李武琼的张罗和引进下,回洞桥村开办了扶贫制衣车间,有效解决了“帮扶资金造血难、小微企业落地难、贫困劳力顾家难”的问题,可以为村里的贫困户们提供150个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可达2000元。和扶贫制衣车间项目一样,回洞桥村还引进了温氏养猪、林下养鸡等助推精准脱贫的短期项目。目前,回洞桥村出栏生猪476头,实现村集体收益10万元,林下养鸡产业已实现产值240万,贫困户每年人均可增收1500元,村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预计全年村里将实现集体经济收益30万元。

为了帮助村民拓展林下鸡的销路,回洞桥村利用电商这一新平台,开辟了自己的电商品牌,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把林下鸡销售到全国各地。

建议:加强基层干部激励机制

李武琼有个七岁的孩子,在县城读书。因为工作,她每天要在村和县城间来回奔波,争取晚上在睡觉前陪陪孩子。

“孩子说得最多一句话,就是想吃妈妈做的饭。”李武琼说,因为工作,两年来没有时间给孩子做一次饭。对此,她觉得很内疚。不过,拼了两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成为她心里最大的慰籍。

“能被选为省人大代表,是我莫大的荣耀,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李武琼说,目前全省村级基层干部班子大多数都存在年龄层次跨度较大的问题,年轻人很少,敢想敢做的不多。李武琼建议,加强基层干部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年轻人到基层来,让有才华的年轻人愿意干、留得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