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 都江堰市共享天府庆丰收

2018-09-23 18:18:2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田珊记者:张雪婵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张雪婵 摄影 何勃 刘杰)9月23日上午,2018年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江堰市全国分会场暨四川省庆丰收活动启动仪式,在都江堰市柳城镇正式拉开了大幕。据了解,自今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突出地方民俗特色,在广大乡村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弘扬悠久厚重的农耕文化,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激发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今年9月23日是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江堰市为全国6个分会场之一。

全国联动,天府主场选址都江堰

早上9时,在一部《牢记重托迎跨越》的专题宣传片暖场中,2018年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江堰市全国分会场暨四川省庆丰收活动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大幕。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特设都江堰市为全国六个分会场之一,也是四川省主会场。在这里,不仅要实现与全省其他市州区(市)县各分会场联动,还将通过视频转播的形式与浙江安吉、陕西杨凌、黑龙江绥化、安徽滁州、广东梅州全国其他五个分会场的互动,将天府文化和都江堰美景、人文等元素通过网络传向世界。

记者了解到,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江堰市全国分会场的活动共分为六个篇章,分别是牢记重托迎跨越、千古一堰润天府、文脉融汇纵诗歌、金字招牌焕新彩、巴蜀大地丰收乐和宴晒丰收话未来。不仅充分展现了千年古城都江堰的历史底蕴,并且将天府文化生动地融入其中。

在活动现场,川西林盘、天府绿道、民宿、猕猴桃产业等极具成都特色的形象随处可见,以千年古城都江堰为引领,天府市、州共庆金秋丰收,向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现巴蜀大地的风采,也向全国农业工作者送去了天府之国的节日祝福。

都江堰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都江堰市确定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分会场以来,通过开展广大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等一系列活动,充分展现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历史内涵,展现天府源“润泽万物,物产丰富”的悠久农耕文明,展现都江堰精华灌区“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蓬勃生机,激发农民和社会各界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自信心和创业心,推动都江堰市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金子招牌,“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显成效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分会场为何选址都江堰?

都江堰市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都江堰市坐拥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8月又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功升级为世界级的“三遗”城市,这也是农业农村部直接选定都江堰市作为全国六个分会场之一的重要原因。而柳街镇七里诗乡,不仅是“中国田园诗歌小镇”的文化传承核心区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街薅秧歌”实景演出地,其独具都江堰精华灌区特色的大地景观、林盘院落、乡村绿道、特色民宿更是充分体现了以都江堰市为代表的四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成效。

都江堰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将充分展现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历史内涵,展现天府源“润泽万物、物产丰富”的优秀农耕文明,展现都江堰精华灌区“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蓬勃生机,激发农民和社会各界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自信心和创业心,推动都江堰市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此次“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选址地柳街就是一个生动实践。四年前,柳街还是都江堰市的一个偏远乡镇,坐拥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却未经深入挖掘,发展“乏力”。近年来,通过探索乡村旅游创新,推出“柳街田园诗歌节”,不仅让柳街有了“田园诗歌小镇”的独特定位,而且还提升带动了旅游产品层级提升。如今,田园诗歌节已成为一个在全国文化旅游领域广有影响的品质盛会,柳街镇相继荣膺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诗歌之乡”和“中国田园诗歌小镇”,其柳街薅秧歌又被评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授予了“成都市非遗特色小镇”和“川西林盘之乡”。

柳街的乡村振兴之路,只是都江堰的一个缩影。日前,都江堰市发布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行动计划》,这个涵盖了全域乡村规划提升行动、特色镇建设行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行动、都江堰精华灌区(田园综合体)建设行动等共计十三项行动、五项改革的行动计划,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积极践行城乡融合、三产融合及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持续聚焦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建设,不断加大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力度,努力培育文明乡风,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努力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