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王玥 摄影报道)11月2日,由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天府生命科技园)、上海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和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主办的“BioTianfu•中科2018生命科技产业发展论坛暨第25次金桥产业技术创新会议”在成都高新区举行,这也是金桥产业技术创新会议首次从上海来到成都举办。来自上海和成都两地的知名专家、科研院所、部分高校师生代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共200余名嘉宾参会。
与会嘉宾聚焦大数据与精准医疗深度融合
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方恩医药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张丹、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主任李亦学、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黄薇、格诺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何伟等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药企业、研发单位、医疗机构、管理机构知名专家作主题报告和专题演讲。论坛以“健康中国——大数据与精准医疗”为主题,设“大数据与生命健康管理”“精准医疗产业发展与投资”两个分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享。旨在为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医药研发企业、信息技术研发机构等搭建一个专业的交流平台,协力推进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与转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论坛现场学术氛围热烈、内容丰富并兼具前沿性,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随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和大数据的融合,医疗大数据带给人们不仅仅是最优的诊断和治疗计划,而是通过数据的挖掘和筛选,在医学领域产生巨大的飞跃,使得“精准医疗”变为可能,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改变作出正确的指导,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以“数字健康”为题分享了大数据在智能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引起与会嘉宾的热烈反响和积极讨论。
杨胜利院士在演讲中介绍,数字健康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精准医学,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生物医学大数据包括生命组学、医学大数据和移动传感器三个方面。通过大数据、数字健康网络,让医生对病人有整体的了解,从治疗模式和工作流程上更好地将病人的健康管理结合在一起,真正回到病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
成都生物医学技术合作中心揭牌 沪蓉合作进一步加强
在当天的活动中,“成都生物医学技术合作中心”正式揭牌,天府生命科技园、上海科学院、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将利用各自优势,激发优秀人才和团队跨域交流与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搭建成果溢出和人才流动的枢纽。
上海科学院研究员、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咨询中心主任沈跃栋表示,上海与成都两地可合作的方面非常广泛,两地的合作,关键在于人。成都生物医学技术合作中心的建立,将在信息共享交流的基础上,发挥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基因测序、大数据、干细胞方面的特色优势,促进成都和上海地区的合作交流。“以基因测序为例,上海在硬件方面基础较好,如果成都有需求,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战略咨询中心可作为服务站,承接一些项目或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沈跃栋说。
截止到2017年,成都高新区已被授予成都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示范区等荣誉。在2017年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排名中,成都高新区首次进入前10,位列第七。
“成都高新区要将生物医药培育成千亿级支柱型产业,我们在产业政策支持、科技金融、协同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均有诸多举措,目前已吸引一批全球知名生物企业落户。”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产业作为成都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已初步形成高端化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现代中药等重点产业集群,已聚集15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17年实现产值270亿元。2017年生物企业在研项目超过700个,在研及上市的一类新药品种达到49个,平台总数达30个。目前,区内生物产业领域共引进6个诺贝尔奖团队,4个两院院士团队,6个国际院士团队,国家千人计划34人,四川省千人计划126人,成都人才计划143人,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硕士以上学历4000余人。
作为成都高新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天府生命科技园是省市区重点打造的中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是四川省“十三五”重点打造规划的园区,是中国西部生命科技产业门户,也是国际医药和医疗机构与西部研发合作的重要基地及国内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天府生命科技园一期已建成面积22万平方米,二期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9.4万平方米,预计2018年11月投入使用。目前园区聚集生物医药企业近180家,从业人员6000余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国家千人计划11名、四川省千人计划29名,省市顶尖创新创业团队共6个。
“生物产业的发展需要持续的积累和良好的氛围。”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围绕该区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生态圈构建,均出台了相应政策。成都高新区将在已有产业基础优势上,进一步加大国际开放合作力度,深入推进院地合作,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