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弄潮儿①丨徐纪元、李君:四十年两代人,在希望的田野上

2018-11-14 08:20: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记者:吴楚瞳 向宇

【编者按】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从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到如今内陆开放高地的快速崛起,四川40年改革开放历程潮起潮涌,一大批“弄潮儿”奋勇拼搏,敢为天下先,在时代大潮中乘风破浪,逐浪前行,在天府大地上创造并延续着一个又一个辉煌。

今起,川报新媒体中心推出“致敬弄潮儿——四川在线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人物系列报道”,记录这些“弄潮儿”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辉煌业绩和心路历程,为行进中的改革开放沉淀更多智慧和力量。敬请关注。

四十年两代人,在希望的田野上

本期人物】

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创始人徐纪元

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村支书李君

■四川在线记者 吴楚瞳 摄影 向宇

http://video.scol.com.cn/zb/2018/徐纪元.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编导:赖星 摄像:郑晓飞 万宜森(实习) 后期:郑晓飞 董楠

2018年8月,清晨,四川成都郫县农科村。

69岁的徐纪元在徐家大院里转悠,从三合院走到乡村酒店,思量着,国际农庄如何才能做到极致。

徐纪元

1985年底,改革开放进入第七个年头,徐纪元修建好小青瓦三合院。正是这个三合院,成为了后来的中国“第一家农家乐”。那年,川北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未来的村支书李君还不到一岁。

30多年过去了,徐纪元的农家乐已发展到第五代。虽然历经不同时期的升级迭代,徐纪元及后继者始终秉持创新的理念,用“请进来”的方式,将四川农村的巨变和农家乐的嬗变展示给世人;李君则以新一代农村发展带头人的身份,领着村民创业,让大山里的农产品“走出去”,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一路走来,他已成长为团中央常委、全国人大代表。

李君

这一老一少“相遇”的年代,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彼时,《在希望的田野上》已被人们广为传唱。这是一首展现改革开放之后,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昂然生机的歌曲。徐纪元和李君,从不肯舍弃生养他们的田野,既以不同的视角见证改革开放在农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又以各自的行动,为“三农”发展增添活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疼痛

徐纪元

少年时期的记忆中,徐纪元和李君都难以忘怀的,是挥之不去的“疼痛感”。

徐纪元遭受人生第一次打击时,年仅13岁。那是1963年,他所在的友爱小学,仅有10余人考上郫县二中。班干部名单公布时,他虽然票数极高,却未能当选。原因只有一个:成分不好。徐纪元3岁时,爷爷就因“小土地经营者”之名被劳教;8岁,父亲被冠以“坏分子”罪名劳教,直到1979年平反。那个特殊的年代,少年徐纪元变得内向而低沉:“没想到政治对我的影响这么大。”初中毕业,他因此没能当上兵,连当民办教师也没有资格。

李君的“疼痛”,源于两个字:贫穷。上个世纪的苍溪县,经济发展状况不佳。李君回忆,5岁时,家里买了一斤二两猪肉,计算好给烧窑修房的工人每人一片。李君满地打滚哭喊:“我要吃肉,我要吃肉!”7岁,母亲允诺给李君买一双1.3元的泡沫凉鞋,母子俩一人背着一背篓莴笋去集市卖,然而莴笋只卖了1.1元,凉鞋买不成,李君从集市的上场嚎哭到下场,母亲拿着黄荆条,哭着赶他回家……“贫穷,是我一辈子的痛!” 童年的记忆,带给李君的是更多的酸楚。

思变

不甘寂寞,是徐纪元对自己的评价,李君也大抵一样。成长中的每一寸时光,他们都在思考,如何改变当下的命运。

成分不好导致家庭贫苦,1970年的徐纪元,偷偷贩卖叶子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20元,因此成就了自己的婚宴,并在改革开放前就以商业方式贩卖谷糠。改革开放的“春风”,更是将其送上了经商之路,因为种植花木,1983年就成了郫县的第一批万元户。1985年,他将家里的土坯房改建作青砖瓦房,用于接待花木客户。几年后,这里变成了“中国第一家农家乐”。

中国第一家农家乐

当很多人以为考上大学是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惟一出路时,2005年,上大学二年级的李君选择了退学,他只想早日挣钱,改变贫困状况。第一年创业,他挣了几万元;第二年创业,吸引到百万元“风投”,但好景不长,不久“风投”选择撤资。2007年,李君进了一家广告公司,成了一名乡下人羡慕的“都市白领”。谁也没有想到,某一天,他回到了岫云村,成为了村支书,要在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大干一场。

裂变

如果说青砖瓦房变身第一代农家乐,对徐纪元而言是“无心插柳”,而其后农家乐“裂变”为国际农庄,则是他在改革这一大时代浪潮中的“自我修行”。

最早的一家农家乐就是自己的家

徐纪元的青砖瓦户声名日胜,昔日“成分不好”带给他的压抑已飘渺远去。1994年,时任四川省委主要领导欣然为其提下“农家乐”三个字,“中国第一家农家乐”由此打下了“烙印”。之后,整个郫县农科村的农家乐如燎原之火,引得省内外竞相效仿。此后多年,“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农村不断生长,甚至衍生出“藏家乐”、“牧家乐”、“林家乐”、“渔家乐”。1996年,徐纪元修建了第二代仿古式建筑式的农家乐,还吸引了党和国家领导前往视察。

徐纪元和他的二代农家乐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家乐兴起,郫县农科村的老牌农家乐变得生意惨淡。2003年,徐纪元与三个儿子商定后,对现有农家乐进行重新规划,将第一代农家乐和第二代农家乐规划为整体景观,同时新建两幢别墅作为第三代农家乐,整个徐家大院建成规模宏大的园林式农家乐。这些“大动静”引来了各种不解。“都说生意这么惨,我还这样丢钱(重新规划农家乐),简直不可思议。”事实上,正如多年手徐纪元在《我和我的徐家大院》一书中所写:改革开放的机遇是平等的,市场竞争也是必然的。只有多想、多闯、多实践,发展才有机遇,事业才会成功,人生才有价值。

徐纪元和他的三代农家乐

2003年5月,一位国家领导人来到正在修建中的第三代农家乐,并挥毫写下“徐家大院”四个行楷大字。这年秋天,第三代农家乐完工。2011年,徐纪元租地50亩,修建乡村酒店,扩建徐家大院,成就第四代农家乐。如今,徐纪元虽潜心于企业文化的营建,却无时不在关心大儿子牵头的国际农庄打造:“这就是第五代农家乐,更适合现在新的消费需求。”

徐纪元和他的四代农家乐

徐纪元和他的五代农家乐

相较徐纪元,李君的辍学始于贫穷;回乡,却源自初中时站在山巅上,望着生养自己的小山村时,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总有一天,我要回到这里来做点什么!”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尚在成都工作的李君,突然想起了自己初中时的梦想:“冥冥中有种力量叫我回去,应该说是一种使命感。”2008年7月,李君以村长助理的身份,回到了生养他的岫云村。2010年10月,他当选为村支书。“村里还是穷,大家看我带了外面的人回村里考察,看我能搞成啥。”

下地是必不可少的

和同事在会议上讨论

初上任,李君年仅25岁,村里很多人看他“嘴上无毛,办事不牢”。至今他都忘不了刚当村支书那几年的情景,前前后后哭了8次。尤其是2011年,为了给村里通水泥路,自己身处矛盾漩涡中心。各家各户都想从自己门前先修,甚至有人躺在李君的车轮前不肯起身。“我们一家人都哭,妻子也是哭得不行。”2010年李君已成婚,因忙于工作,直至2012年儿子才出生。因为村里的各种矛盾,甚至有人说李君:“肯定是做了缺德事,生不出娃。”

走在新马路上

饭馆已经在成都成功落脚

时过境迁,如今“岫云村”注册商标做成品牌,村民们看到李君无不笑逐颜开。近10年时间里,村里通了水泥路,村里人养起了家禽家畜,还将这一切拓展到周边59个村,带动近2900家农户致富,同步开启了电商模式。“农村是有机会的,尤其是我们遇上了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好时机。”

田间一眼望去是岫云村的无限美景

尾声

年近古稀的徐纪元,闲暇时,爱坐在青砖瓦房铸就的三合院里,回味数十年的光阴。他的三个儿子,一直在延续他的梦想,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前行。川派盆景博览园里的国际农庄,“请进来”的客群目标,已锁定更多外国友人。

30出头的李君,奔波于岫云村、成都、北京……今年10月,他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参加了全国巡讲。“岫云村”这三个字,已如他所愿成为一个品牌,岫云村的农产品也已经“走出去“,走进了成都,走向了全国。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已为中国农村的全面改革绘制美好蓝图。四十年光阴,中国农村经历一次又一次变革,从早初的包产到户到如今的乡村振兴战略,如年轻的李君所言:“农村,有大把机会!”我们的未来,就在希望的田野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