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跃四十年 再瞰新天府丨全国主流媒体走进"川东小天府"开江 探究"稻田+"发展模式

2018-12-07 10:24:4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记者:邓童童 杨琴 徐洋 刘姣 摄影:华小峰
http://mp3.scol.com.cn/media/2018/1206dzkj1.mp4
scolplayer视频播放器

摄像 余永波 凌龙

媒体团来到竹溪村。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邓童童 杨琴 徐洋 刘姣 摄影 华小峰)12月6日下午,天空飘起细雨,“川跃四十年 再瞰新天府”媒体团却没有停下脚步,自大巴山脉一路南下,行至浅丘平坝交错的开江县靖安乡竹溪村,寻觅“稻香”,探究“稻田+”绿色发展经济模式走红之道。

稻田里藏小机密 竹溪村年产值翻了几番

进入竹溪村,分区成片的百亩稻田里仅留剩了谷桩,却水流潺潺,这块田里游着麻鸭,那块田边伏着白鹅,远看没有动静的田里,水面不时蹦跳出几个气泡,走近一瞧:嘿,成群的鱼儿在杂草中穿梭。“原本这里种两季水稻,现在改种一季,4月种,8月熟。”村民李先生介绍道:“鱼、虾、蟹分块套养,比如稻田+鱼,稻子收割后我们就将田里的水位升高,原本旁边泥塘里养殖的鱼就可以游至稻田区域,食用掉落的稻穗。”

媒体团在竹溪村了解 “稻田+”田园综合体。

“这便是我们开江‘稻田+’绿色发展经济模式的一个范本。”开江县委常委、总工会主席何先如自豪地介绍道。

开江县素有“川东小天府”的美誉,这里地处秦巴山区与川东平行岭谷交汇地带,有近百余万亩浅丘、平坝地形,交错分布于平行岭谷山脉之间。辖区海拔相对较高的山区建有一座中型水库,可为60余万亩耕地提供有效灌溉。但冲沟田种植水稻,坡台地种植玉米、红薯、油菜、小麦的传统产业结构,导致农业效益低,农民增收难,综合种养指数低。

当年的拖拉机如今成了村头的装置艺术。

竹溪村水鸟之一——翠鸟。

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开江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探索发展“稻田+”特色生态产业,建成了“稻田+”核心区1.5万亩、辐射区4万余亩,涉及甘棠、靖安2个乡镇,转洞桥、竹溪等村的“稻田+”现代农业园区。何先如解释:“种植模式方面,在稻田里挖泥成沟,用于套养鱼、虾、蟹、麻鸭等,堆泥成基,栽种果树;开发运营方面,整合集体经济,引进龙头企业,孵化新型农业人才。”“目前,我们竹溪村稻田里产出的都是有机产品,严格杜绝了化肥,价格比不少地区同类型农产品便宜。”他笑呵呵讲道:“亩产值7000元-10000元不等,比过去翻了好几倍,亩纯利润达2000元。”“下一步,我们还将复制扩面‘稻田+’模式,预计3-5年时间达到年产值5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开江农业’。”何先如很有自信。

媒体团在竹溪村了解 “稻田+”田园综合体。

123下一页尾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