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常见误区,专家们一一解答

2019-06-04 07:56:02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记者:杨丹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杨丹)六一儿童节期间,华西口腔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儿科疑难病专委会等单位举办了专门针对儿童的义诊,从5月31日到6月2日,连续3天,专家们对到场的孩子、家长给予了专业建议,也指出孩子们生长过程中家长的不少误区。

华西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人称“邹儿牙”的邹静教授指出:4岁半以后的孩子,牙齿之间应该有缝隙;华西第二医院儿保科主任杨帆教授指出: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查微量元素、不要随便补钙,孩子体内的营养够不够,不是查一查就能知道的;“超级奶爸”杨速飞副教授提醒家长:打开正确喂养方式,不要跟着网上流行的跑。

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邹静教授义诊

误区一:孩子牙缝过大是否需要治疗?

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邹静:4岁半以后的孩子有缝隙更好,换牙后更整齐

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主任,人称“邹儿牙”的邹静教授在接受四川在线记者采访时建议:娃娃在长第一颗牙齿的时候,父母应该带孩子到华西口腔医院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建档后,医生会根据娃娃口腔里的情况,家庭的饮食习惯、父母嘴里烂牙的情况,来判断孩子患龋风险的高低,甄别隐患。

“一旦发现娃娃牙齿有白垩色的早期改变,或者发现磨牙沟里有变色,三个月左右就会成洞,速度远远快于成人龋病的发展。”邹静建议,龋齿风险高的孩子三个月做一次口腔检查,即便出现小问题也能及时处理。

针对“孩子牙缝过大是否需要治疗?”的问题,邹静说道,4岁半以后的小孩,牙齿就应该慢慢有缝隙,为即将替换成更大的恒牙做准备。如果5、6岁的娃娃,牙齿还挨得很紧,以后这个娃娃的牙齿会很拥挤,牙齿的排列会很紊乱。医生除了建议娃娃必须认真刷牙、用好牙线以外,家长一定要根据患龋风险,三个月或者半年给孩子做一次口腔保健。

定期复查的时候,医生还会检查孩子有无一些不良口腔习惯,比如吃手、躺在床上喝奶瓶,2岁以后还在用安抚奶嘴(安抚奶嘴最迟不超过三岁)等。“最怕的就是娃娃睡觉的时候张嘴呼吸,这样特别容易龅牙。”医生首先会排除是不是上呼吸道堵塞,如果孩子的腺样体肥大,华西医院耳鼻喉科的医生就会帮孩子把上面气道疏通。

关于很多家长关心的窝沟封闭和涂氟问题,邹静指出,患龋风险高的娃娃,大约3、4岁左右,第一颗乳磨牙出来就要封窝沟;如果是恒牙,第一颗大牙出来,也就是6、7岁左右的时候就封。“12岁的娃娃是封第二恒磨牙。”磨牙是磨碎食物的功能,上面有很多沟槽,娃娃不容易刷干净,世界卫生组织在1995年就向全世界推广窝沟封闭技术防龋齿;对于高龋风险的孩子,一岁左右长第一颗牙就可以涂氟。

杨凡教授义诊

误区二:靠摄入奶保证娃娃的钙营养?

儿童保健科主任杨凡杨凡:奶量、肉类、米面等主食摄入都重要

6月1日早晨8:30到中午12:00,华西第二医院儿童保健科的专家们为400多个孩子做了义诊、咨询。杨凡教授告诉四川在线记者:400多个孩子里面,包括了生长发育偏离、性发育异常(性早熟)、智力发育落后、营养咨询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最恼火的是一些家长,随便给娃娃补钙,睡觉不老实,爱出汗,只要有点异常,都认为是缺钙。”

杨凡教授指出,娃娃缺不缺钙,身体里面的钙营养够不够,主要是评估饮食,保证奶的摄入就是保证娃娃钙营养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是,盲目补钙是家长很大的一个误区。另外一个误区就是家长们爱去查微量元素,以此看娃娃的营养好不好,有没得啥子缺少的,“其实微量元素并不能不能很好评价娃娃的营养,营养不营养,要看平常的饮食。”要综合来看每天的奶量、肉类、米面类的主食摄入量,医生可以做粗略的评估,然后再根据娃娃其他具体的表现做针对性检查。“并不是查一个微量元素就会知道娃娃体内的营养好坏,这是家长们最常见的误区。”

杨速飞副教授在义诊

误区三:“婴儿无盐”观点被家长普遍认同

华西第二医院副教授杨速飞:说法太极端,常见食谱钠含量略低于推荐摄入量

在义诊现场,华西第二医院的“超级奶爸”杨速飞副教授一面检查着一个近9个月的孩子,一面对周围的家长们普及知识:现在普遍流行的观点说“婴儿无盐”,这种说法太太极端,婴儿是要吃盐的,只是吃奶里面的盐含量,基本能够满足婴儿的需要,“所以一般我们建议不额外加盐,而不是说‘婴儿无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杨速飞指出,娃娃在加辅食后,一般是参照钠的含量来判断该不该加盐,如果母乳或者配方奶喂养,添加辅食后加盐,重口味加多了,有可能引起钠过量。“我们计算过,至少成都儿童吃的常见饮食里面,不管是配方奶还是人奶,加上补充食物,算出来钠的含量稍微低于全国推荐摄入量,所以,娃娃绝对无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杨速飞指出:娃娃不加盐吃白味辅食能够吃进去,不影响进食量,可以不加盐,如果白味一点都不吃的话,加很少量一点盐,也是可以的。“我们的常见食谱,钠都不够推荐量,都还差那么点。”有好几个家长问到是不是该给孩子用低钠盐,杨速飞直言:“你们都是被网络洗脑成功了,少放点盐不就是低钠了吗。”

小知识:

食用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日常食品中还有其他形式的钠,包括小苏打(碳酸氢钠)和食品添加剂,如谷氨酸钠(MSG)、亚硝酸钠和苯甲酸钠。只是食用盐约占日常摄入钠的90%。

误区四:多进流食,避免孩子出现恶心反应

华西第二医院副教授杨速飞:精细化喂食会导致孩子咀嚼能力变差

吞咽功能退缩的孩子越来越多 60%儿童成年后需要矫正牙齿

“娃娃喂食不能一直停留在流食水平,现在娃娃咀嚼吞咽能力是个大问题。”杨速飞教授指出:现在多数家庭给小孩子的喂食都非常精细,娃娃的咀嚼吞咽能力一点都没得到锻炼,很多2岁多的孩子,吃肉汤,汤喝了肉渣吐出来,“所以现在2、3岁咀嚼、吞咽功能差的孩子越来越多,很多家长都还没有意识到这点,也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杨速飞说:咀嚼能力变差也会影响到颌面部、牙齿的发育。孩子长大以后,下颌骨长生长空间不够,就会导致换牙齿的空间不够,以后龅牙就会特别多。

“每个娃娃来我们这里儿保的时候,我们都会写得很清楚,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吃果汁,哪个年龄段的娃娃吃果泥。但是家长发现娃娃吞不下果泥后出现恶心反应,就觉得我娃儿吃不得这个。”针对这种现象,杨速飞给出意见:在娃娃饿得最凶的时候先喂稍微粗点的食物,这样他们就会慢慢接受,咽喉部的敏感性会降低,就不会再出现恶心的情况。

家长过度保护观点盛行的当下,受影响的还有运动能力。“特别是坐、爬、站、走这几个动作,是被耽搁得最厉害的。一般书上写,大概6—8个月能坐,但很多家长是差不多到了书上写的年龄才开始训练。”杨速飞说:按照书上写的运动发育能力出现时间,都是要提前1—2个月开始训练,到了那个年龄才能实现。

中医专家义诊

中医专家义诊,点穴儿童生长发育

6月1日—2日,由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儿科疑难病专委会主办的“关爱成长•医路童行”六一爱心义诊活动在成都泰坤堂国医馆举行。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儿科疑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曾桂芳教授,四川省名中医、“胡氏儿科”掌门人胡天成教授,“王小儿”嫡传弟子薛雪医生等专家参加了义诊、讲座。

此次爱心活动聚焦儿童性早熟矮身材、呼吸、消化以及肥胖等六大问题,几乎囊括了儿科的常见疑难,招募信息发出后,专家号很快就被家长们预约一空,吸引了近百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康复科主任、体重健康管理专家唐奇医生和基因检测健康管理专家姜俊成博士,分别从临床和基因的角度不约而同地都谈到了“儿童肥胖”。

生活中,家长们常认为,孩子想吃是因为身体需要,不想吃就是身体不需要,其实是不对的。姜俊成博士谈到,很多时候,孩子缺乏饥饿感的主要原因在于上一顿摄入过量,摄入了过多的甜食、零食等等,“只有注重膳食规划,营养平衡,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才是科学之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