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华区推出21条“教育新政”加快“教育强区”建设

2019-09-09 12:48:4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钟帆)建立教师事业编制“周转池”、绘制立德树人资源地图、多方参与育人场景营造……9月9日,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成华区召开全区教育大会,表彰一批在教育实践中表现突出的正高级教师、十佳模范教师、十佳青年教师、十佳班主任,总结分析当前全区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期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行动路线。记者还从大会上获悉,该区结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区域实际,在明确近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的基础上,推出了21条教育改革新举措,引起了与会者的积极反响。

“教育关系着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期待值较高,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就必须打好教育改革攻坚战,破解当面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瓶颈和突出问题。”成华区委书记刘光强表示,这21条“教育新政”涉及人事制度、教育场景、督导考评、经费保障等多方面的改革创新,接下来该区还将陆续出台《成华区中小学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能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区,为高质量建设“天府成都•文旅成华”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教育服务保障。

亮点1:

建立事业编制“周转池”

推动教师“岗编适度分离”

较长时间以来,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都面临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缺编等突出问题,特别是教师编制问题被称为教育治理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国内少数省市曾做过多种方式的破题探索。去年,教育部也明确表示,加大创新力度,努力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

随着成华区“教育新政21条”的出台,该区成了成都市第一个“啃硬骨头”的区(市)县。

围绕优化教师科学管理机制,“教育新政21条”明确提出,探索教师编制区内统筹、动态调配机制,健全教师编制一年一调整制度,建立区本级事业编制“周转池”,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盘活事业编制存量、向教师队伍倾斜。实施“编制+员额”管理,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切实解决结构性缺员及编制不足等问题。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要坚持把教师队伍作为发展教育第一资源。”大会上,成华区委书记刘光强明确指出,教师编制是影响队伍稳定、人才引育的重要因素,成华此举就是要多措并举把编制不足的影响降到最低。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成华区将进一步深化教师“区管校聘”管理制度,试点实施“两自一包”改革,推动1200余名教师在区域校际间流动。

亮点2:

绘制“立德树人资源地图”

社会各界共同营造育人场景

教育是一项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努力的重大系统工程,但许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重学校教育、轻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阶段。社会上还流传着“5+2=0”的“公式”,它的含义是,如果“2天”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没跟上,即便“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孩子们所受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也会相互抵消,个人成长在原地打转。

为了打破三方教育不协调的瓶颈,“教育新政21条”提出了“加快构建大德育生态圈”的概念。

成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解释,从宏观来看,成华区大德育生态圈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德育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行部门、街道育人责任清单制度和履职报告制度。

中观上,有“绘制立德树人资源地图”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成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绘制这张资源地图,实际上是对建立社会公共资源有效开放制度,优化全社会育人资源供给的一种创新性的探索。

他举例,成都正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有许多可以给孩子们文化滋养的优质资源,特别是成华区正在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可以提供各种各样寓教于乐的场景供孩子们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比如,我们的熊猫基地、北湖生态公园、天府熊猫塔、东郊记忆等等优质点位,如何在旅游、消费功能之外,进一步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打造面向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育人场景,是我们接下来要探索的重点之一。”

社会各界提供的教育资源再好、创造的育人场景再优,孩子们不用,都是白搭。因此,在微观层面,“教育新政21条”还提出,将一体化构建“幼小初高”纵向衔接、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横向贯通的德育课程体系,出台《中小学研学旅行实施办法》,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教育及研学旅行话动,打造街校互联的立体网、校社互通的体验营,建立一批研学基地,构建社会实践大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亮点3:

计划4年新增学位5.7万个

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占比80%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全区上下必须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先手棋’。”据刘光强介绍,该区围绕补短板、提质量,三年全区教育经费投入已达44.31亿元,区域教育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整体提升,但也存在优质教育供给不足、幼儿园学位比较紧张等问题。因此,区委区政府要发挥“把航定向”作用,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教育事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规划布局、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保障,切实推动教育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相适应”、同人民期待“相契合”、同全区经济实力“相匹配”。

“教育新政21条”对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提出了量化指标,计划到2022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将新投用学位5.7万个,建成一批特色学校群和品牌名校,教育现代化实现度达到90%以上。在教育设施建设方面,该区将坚持“优先规划、优先供地、优先建设、优先投用”原则,优先落实幼儿园、中小学建设用地,确保教育公共服务设施优先建设到位,满足就近入学需要。

其中,在满足学前教育需要方面,该区提出将坚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通过加快新建配套幼儿园建设,扩建现有公办幼儿园,利用空置厂房、公共服务综合体、中小学闲置校舍等既有建筑改建公办幼儿园或附属办园点,加快回收非公办公建配套幼儿园等多种途径,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健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扩大公办园学位供给。同时还将制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坚持公民办一体化管理,加强质量评估检测,持续提升办园水平,力争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80%。

(图片由成华区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