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彭清华接受人民日报专访:继续奋斗勇往直前,谱写治蜀兴川新篇章

2021-01-22 07:13:04来源:人民日报编辑:邓强

继续奋斗勇往直前,谱写治蜀兴川新篇章

——访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

四川地处我国内陆经济腹地,也是科技创新聚集地和新的开放前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又为四川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部署,四川如何抢抓机遇、开好局起好步?记者对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进行了专访。

记者:“十四五”开局之年,四川如何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

彭清华:我们紧扣中央顶层设计绘好“施工图”,省委召开两次全会,都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主题或重要内容,用双城经济圈建设统领“十四五”发展。围绕“一极两中心两地”和7项重点任务,着力构建“1+4+7”政策体系;立足四川发展实际下好“先手棋”,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加快推进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同城化发展,批准设立4个省级新区;深化川渝合作唱好“双城记”,与重庆召开两次党政联席会议协同落实,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实施方案,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川渝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开工27个、累计完成投资354亿元。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开局起步之年和成势见效之年。我们将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抓好重点突破、实现成势见效,加快取得看得见的形象进度、实打实的工作成效和可感知的发展变化。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四川将从哪些方面着手,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彭清华: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经过多年努力,全省88个贫困县、11501个贫困村、625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全省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我们将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低保、产业等方面支持政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聚焦提升政策普惠性,逐步推动工作对象从脱贫人口拓展为全体农村居民、工作地域从部分农村地区拓展到所有农村地区、工作重点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拓展到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乡村振兴的大框架下统筹部署、一体推进;坚持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考核机制衔接,分类优化调整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政策,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调整驻村帮扶力量,更好适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需要。

记者: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四川将如何找准定位,在哪些关键节点上进一步发力?

彭清华:四川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是我国西向南向开放门户,经济总量接近5万亿元,户籍人口近9100万,常住人口8300余万,市场主体超过680万户。四川科技实力较强,产业门类完备,具有扩大内需的市场腹地、协同开放的区位优势、成链集群的产业基础,有责任有条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

四川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发挥人口和市场规模优势,持续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消费中心,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二是发挥工业化和城镇化后发优势,推进打基础、强功能、惠民生、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三是发挥科教和产业优势,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强省计划,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四是发挥区位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记者:在以“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四川有何新的考虑和部署?

彭清华:今年我们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在空天科技、生命科学、先进核能、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组建天府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二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打造连接全球创新资源的技术转移网络。三是更加注重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支持领军企业联合行业上下游、产学研力量,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提升创新效能。四是打通创新资源流动壁垒,推动校地校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才联合培养。五是狠抓人才和机制两个关键点,继续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完善“揭榜挂帅”等机制,引进更多一流创新人才,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四川有哪些比较优势?

彭清华:川渝地区创新资源富集,科技人力资源、高等院校、高校毕业生数量分别占全国的6%、6.5%、7.9%,先后承担了国家多项重大改革创新试验任务,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围绕落实中央要求,我们与重庆深化科技创新协作,联合举办了首届川渝科技学术大会,共建了4个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联合实施了15个重点技术研发项目,发布筹建了3支创投基金。我们将继续加大与重庆科技创新协同力度,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促、政策共通等方面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争取布局一批国家实验室和大科学装置,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移转化,强化成都平原经济区创新资源密集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和川南、川东北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构建优势互补、全域推进的创新发展格局。

人民日报记者 林治波 王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