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李淼)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之后,一些消费者因担心吃猪肉是否安全而不再购买猪肉,还有个别地方的餐厅和食堂暂停供应猪肉;既然都说非洲猪瘟不传染人,有的消费者却在新闻里看到疫区设置了消毒站,处置人员身穿防护服,一些尚未发病的猪也被扑杀,而感到不解。
记者专门梳理出消费者普遍关心的9个问题,并于近日采访了四川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该负责人给出了详尽而专业的回答,并呼吁大家科学看待非洲猪瘟,放心消费生猪产品。
1.问:非洲猪瘟是什么样的疫病?
答: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死亡率高,可达100%,严重危害养猪业。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也不感染除家猪和野猪之外的其他动物。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也可经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2.问:非洲猪瘟会感染人吗?目前市场上猪肉还能买吗?猪肉还能吃吗?
答:首先,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感染该病毒。虽然对猪有致命危险,但对人却没有危害,属于典型的传猪不传人型病毒。
其次,经过官方严格检验检疫的猪肉是可以吃的。发生非洲猪瘟后,疫点所有生猪均被扑杀并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再者,非洲猪瘟病毒虽然在环境中比较稳定,但在猪肉烹煮处理过程中较易失活,70℃-75℃加热30分钟以上,病毒就会被杀灭,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烹饪过程中只要把猪肉熟透(包括最中间部位温度至少达到70℃以上),即使有病毒也会很快失去感染力并丧失活性。
所以,大家根本不用害怕某个地方发生非洲猪瘟后就不能吃猪肉了。
3.既然非洲猪瘟不传染人,为什么还要对染疫猪肉进行无害化处理?
答:非洲猪瘟虽然不感染人,但非洲猪瘟染疫猪肉可以通过餐厨剩余物(泔水)等途径传入生猪养殖环节,对生猪养殖生产造成很大危害。
4.问: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答:发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猪组织和体液中含有高滴度的病毒;
感染的猪、猪肉和其他猪源产品(例如泔水饲料)是重要的传染源,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染性在未熟制猪肉产品中能够维持三至六个月,在冻肉中可存活若干年;
通过车辆和人员远距离运输发生传播;
野猪和软蜱是非洲猪瘟病毒重要的储存宿主。
5.问:非洲猪瘟能否采取免疫措施?养殖户该如何防控非洲猪瘟?
答:非洲猪瘟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只能采取扑杀净化措施。非洲猪瘟防控,重点是做好生猪饲养和综合防疫管理,注意做到“五要五不要”。“五要”:一要及时报告发现的可疑病例;二要对进出猪场的人员和车辆彻底消毒;三要对猪群实施全进全出饲养管理;四要对新引进生猪实施隔离;五要在调运生猪及其产品前按规定申报检疫。“五不要”:一是不要从发生疫情和周边省份调运生猪;二是不要让无关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出猪场;三是不要散放饲养,避免家猪与野猪接触;四是不要使用餐馆、食堂的餐厨垃圾(泔水)喂猪;五是不要随意处置病死猪。
6.问:非洲猪瘟不传染人,为什么疫情处置有关人员还穿戴防护服?
答: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在疫情处置过程中,为了避免病毒通过人员、车辆等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播、扩散,参与疫情现场处置的人员必须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并做好消毒。
7.问:非洲猪瘟不传染人,为什么疫区还要设置消毒站?
答: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在疫情处置过程中,为了避免病毒通过人员、车辆等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播、扩散,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临时消毒站,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禁止易感动物出入和相关产品调出。
8.问:是否可以使用泔水喂猪?
答:禁止使用泔水喂猪。从我国已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来看,泔水饲喂是疫情传播的重要途径。大家千万不能到食堂、饭店等餐饮单位收集泔水,不得从泔水收集运输、处置企业购置泔水,千万不得使用泔水饲喂生猪。
9.问:为什么没有发病的猪也要扑杀?
答: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没有临床发病的猪也有可能携带病毒(健康带毒),为避免病毒的扩散、传播,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要求,要对疫点和疫区内所有猪进行扑杀并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