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的桑葚熟了,“地质+农业”助贫困村找到脱贫产业

2020-06-17 16:41:0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四川在线消息(李峥 罗会江 记者 寇敏芳)6月17日,记者从省地矿局获悉,今年四月下旬以来,该局对口帮扶的凉山甘洛县罗群村700亩的桑果逐渐成熟,预计每亩至少可为种植户增收1800元。

罗群村是大凉山地区典型的贫困村,因为耕种条件较差,村民普遍种植玉米和土豆,收入较低。土地种什么样好?用哪种肥?如何栽培和管护?……对凉山甘洛县罗群村来说,这些曾经困扰当地产业发展的问题正在省地矿局技术专家的帮扶下迎刃而解。

2017年,在四川省地矿局的精心布署下,四川省地质调查院、403地质队组织技术力量,对四川省地矿局帮扶甘洛县田坝镇11个村和坪坝乡松树坪村开展了农业地质调查评价,查明调查区土地资源状况。累计完成田坝镇1:1万农业地质调查33.67平方公里、坪坝乡1:1万农业地质调查8.5平方公里,基本查清各区内农业地质背景特征、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土地质量现状、优势特色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等。

为更好地帮助村民发展产业,专家们结合该地区已有的农经产业(核桃、李子、果桑、蔬菜、中草药等)的分布情况,分析对比不同区域地质条件对农产品“品质”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优势土地资源保护开发等提供了可靠的地学科学支撑。

2017年底,罗群村在省地矿局对该区农业地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村优势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引进甘洛县桑梓源公司,优先在村内发展700亩果桑产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全村69户贫困户悉数加入到村果桑合作社。2019年罗群村果桑产业初见成效,第一年挂果即产出3万多斤,为村民共增收近10万元。

不仅是罗群村,在省地矿局的对口帮扶下,甘洛县各地普遍找到了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如曙光村发展了早熟李、金银草、富硒大米;挖夯村发展了羊肚菌、泰椒、柑橘;大田村发展了金太阳杏树、大雅柑;兰池村、石门村发展了凤凰李、当归、柴胡;洼裂村发展了苹果、花椒、土豆;青林村、殷家湾村发展了牛心白等特色蔬菜;罗咀村发展了泰椒、脆甜李;发展;玉门口村发展了花椒;松树坪村发展了南仓术等中草药……亩均效益均比过去有所提升。

摄影 黄永高 邓远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