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接力破解城乡二元供水结构 仁寿130万农民喝上了城里的自来水

2021-01-12 23:38:07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顾强

四川在线记者 樊邦平 文/图

“现在我们喝上城里的自来水了,也不用担心水压不稳而洗不起热水澡了,今年过年你们在家里多待几天吧。”1月12日,仁寿县满井镇云锦社区6组村民曾梦君将电话打给了远在外地的一双儿女,向他们道出了家里通上城市自来水的喜讯,力邀儿女带上家人趁着过年时节,一定要回家看看,并在家里多住几日。

地处龙泉山脉的云锦社区距离仁寿县城10余公里,海拔460余米,由于地势较高,社区群众长期只能依靠一口深井度日,不稳定的水质和水压让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逢年过节,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年轻人回家住不上两日便急着奔走他乡。

半年前,来自仁寿县城的自来水通到了社区,曾梦君一家只缴纳了3000余元的通户安装费,便喝上了城里的自来水,而且价格跟城里一样,只收2.8元/吨,社区居民彻底告别了用水难题。

“不仅是云锦社区,截至目前全县除了3个建制村(社区)尚未开通外,所有农户都吃上了来自城里的自来水。”仁寿县水利局局长夏林茂自豪地告诉记者,让远在农村的居民享受到了城市的供水服务,是仁寿县的一项创新。

仁寿是拥有154万人的人口大县,群众大多散居在2716平方公里的广阔丘陵区域,全县境内无大江大河,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位于海拔较高的二峨山区和荣威山脉,全县年人均水资源仅为全省平均的四分之一,属重度缺水地区。

在传统的城乡二元供水结构下,仁寿城市和农村实行两套不同的供水体系,城市居民的饮水因设施齐全,投入充足,而水量稳定,水质优越;大量农户饮用水源则大多数靠浅井或就近引入沟渠、堰塘、山泉水生活,饮水安全无法保证,吃上健康的饮用水成为该县农村地区全面奔康的一大挑战。但在群众“喊渴”的同时,县域内的黑龙滩水库却是蓄水量达3.6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地,有水喝不上,成为一大尴尬。

2010年7月以来,仁寿启动统筹城乡全域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依托县域内黑龙滩水库优质水资源,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用水单位界限和资源界限,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融资+群众自筹”多元筹资渠道,整合各类资金25亿元,陆续推进建设了“一洞五厂六线”骨干工程和“进村入户”饮水安全工程,将黑龙滩之水引向广阔的乡村,提高了农村集中供水率,推动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

为打牢供水的基石,仁寿先后建成6个自来水厂和多个加压站,并铺设了600余公里的供水主干管、2900余公里的进村供水管网和2万余公里的入户管网,畅通了城市自来水下乡的通道。

通水后,仁寿采取“两段式”供水运营模式,由2家县属国有企业负责统一取水、净水,并输送至各乡镇,而各乡镇则负责本辖区内进村入户工程运行管理和配水到户工作。

水通了,但价格问题却成为了“拦路虎”。场镇居民较集中,供水成本低,而偏远农村地区,供水成本却很高,如果按照市场规律征收较高的水费,农民大多承担不起。

为此,仁寿县又着力打破了成本藩篱,推行城乡饮水“同网同质同价”,解决了农村群众“喝不起”的问题。

仁寿县水利局分管副局长龚玉兵介绍,经过调研论证后,当地决定对乡镇供水站实行定价趸售,全县统一趸售价1.3元/吨,最终,群众终端水价不超过2.8元/吨。

仁寿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城乡同价”需要财政给予强力支持,针对部分水厂和加压站运行中出现的亏损,仁寿县专门设立饮水安全基金,每年筹集专项资金用于补贴运营单位和开展管网维护等工作。同时,为了保障供水的稳定,仁寿县还出台了《村镇供水管理办法》《村镇集中供水建设标准》和《村镇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服务标准》等制度,对农村供水全流程予以规范,确保运营管理规范化。

十年接力,仁寿畅通了城市自来水的下乡之路。截至目前,仁寿县城乡日供水能力达到23.5万吨,全县32个乡镇(街道)的360个村(社区)130余万人喝上了黑龙滩的优质水,全域供水工程覆盖行政村率达99%,集中供水率达97.6%,自来水普及率达92%,解决了农村群众饮水“水量、水质”不达标的突出问题,全面解决了全县268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833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如今,仁寿县不仅在全省丘陵地区率先实现全域安全饮水工程目标,而且好评如潮,并被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评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

据悉,今年底前,仁寿县剩余的3个建制村(社区)也将全面通水,届时,仁寿将实现全域供水工程的全覆盖。

    编辑推荐